第三届全国地县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2020年11月 作者:宋琢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11月19日,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地县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群英厅顺利举行。 关键字:媒体融合
内容:
原标题:深化融合 持续赋能 效果提升——第三届全国地县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的“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11月19日,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地县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群英厅顺利举行。论坛主题为“深化·持续·效果”,由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台网协作发展委员会协作,光明网、微博、快手科技提供支持。来自政府、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汇聚一堂,就地县媒体融合问题发表演讲,开展交流研讨。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张勇、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董志勇出席论坛。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微博执行总编辑陈丽娜,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赵子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院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中宣部中共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执行所长刘建华,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台网协作发展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曾会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等参加论坛。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董志勇代表北京大学向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和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媒体融合对打造我国现代传播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和关键价值,受到政府、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地县媒体融合对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党和政府的声音在基层唱响具有独特的作用。目前我国地县媒体融合在全国范围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地县媒体融合在体制机制、运营模式、内容生产、平台化建设、人才培养、传播效果提升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次论坛把会议主题确定为“深化·持续·效果”是特别契合当前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过去两年在这一领域成果显著,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高峰论坛,为学界、业界搭建宝贵交流平台,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他希望新媒体研究院未来继续发挥纽带作用,推出更丰富的理论成果、智慧成果,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图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董志勇致辞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张勇代表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向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了网络新媒体在沟通民意、汇聚民智、治国理政中的积极作用。他表示,2020年对中国、对世界是风云激变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地方主流媒体深入到每个城市、每个乡镇、每个村落,在推动重大信息透明公开,完善社会沟通机制,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回顾这几年取得的进步、面临的困顿,为地县主流媒体探索可持续融合模式,是需要学界、业界和政府共同探讨的问题。他充分肯定了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为我国新媒体领域的理论发展和管理政策作出的贡献,并希望未来能够延续这一良好传统,提升平台影响力,涌现出更加丰富的研究成果。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教授主持。 图为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教授主持开幕式 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论坛进入正式议程。上午的“媒体融合建设理论和政策解读”主旨演讲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田丽主持。下午的“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专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杜智涛主持,“地县媒体融合与传播体系构建”专题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玮主持。各嘉宾奉献了深入浅出、内容充实的主题演讲。 图为会场全景 在地县媒体融合的政策解读和理论研究方面,专家学者聚焦普遍性问题,从顶层设计、经营管理、舆论引导、社会治理等方面归纳了发展现状与趋势,切中症结、对症下药,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性和建设性的见解。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赵子忠分享了对县级媒体融合经营发展的思考。他将技术、资本、人才、IP、商业模式定位为县级媒体融合运营的五大支撑,阐述了技术和商业模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赵子忠教授认为县级媒体应当积极开拓新兴媒体的热点市场,保持竞争能力,特别提出了近年来风行的直播电商业务,认为其为地方主流媒体提供了发挥内容优势的机会。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播研究所执行所长刘建华在系统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观点后,从实证研究、问题剖析、对策建议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基层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这一重要命题。他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只有切实建成面向基层的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才能真正为本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带来了点面结合的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特点及趋势的主题报告,并从坚守基层舆论阵地、深耕优质内容、充分运用新兴技术、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团队开展的一项大型历时性研究表明,疫情期间网民的新闻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后疫情时代媒体融合必须精准满足用户需求,释放市场活力,迎合新媒体的技术特征和思维方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则从顶层设计方面为融媒体中心建设规划航向:观念上强化互联网思维,功能上加强服务能力,思路上跳出新闻做融合,保障措施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台网协作发展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曾会明从广播电视发展的角度梳理了媒体融合的历史,强调以智慧城市为机遇,利用广播电视的公信力、跨界连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化例外”政策等优势竞争智慧城市主导运营者的资格,将其升级为生活、商业、产业的润滑剂与催化剂。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赵子忠发表演讲 创新是互联网的本质属性,也是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要、活力之源。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商业平台等纷纷就“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话题分享了技术驱动下新旧媒体跨界合作的成功典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工程管理部主任梅剑平介绍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5G+4K/8K+AI”战略和技术体系,回顾了开拓和运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历程中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性事件,着重表明技术创新能力对强化传统媒体音视频制作的重要性。微博执行总编辑陈丽娜以“持续赋能媒体,加速‘最后一公里’”为题,通过一手数据的直观呈现,展示了疫情期间,微博在沟通政府、媒体、专家和民众等方面展现出的平台价值和技术优势。目前,基层媒体在微博已有超10万个账号,形成“主流媒体+政务媒体+基层公职人员”的账号矩阵,演变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先进工具。快手副总裁余敬中介绍了快手的区域媒体本土化运营策略。地方广电媒体、政务新媒体等可以借助快手的内容整合能力、资源协同能力和矩阵变现能力在短视频时代延续优质地方内容提供者的角色。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运营总监高大为认为微信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媒体内容与用户有效连接,实现“内容”与“渠道”的深度融合。未来微信将坚持主流价值导向,打造微信生态完整闭环,为媒体融合提供更加完备的“工具箱”,成为媒体转型的“数字化助手”。此外,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总经理朱昊、人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简承渊分别从基层社会治理、互联网内容审核等角度为地县媒体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在地县媒体融合与传播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方面,来自北京、四川、浙江等地的代表不吝分享了优秀经验,表达了面临的困惑与阻碍,在交流碰撞中打破思维桎梏,延伸新的触角。四川省南充市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南充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杨雨龙从整合平台、理念坚守、机制创新、技术升级、横纵联通等方面分享了地市级媒体的融合经验,勾画了打造新型主流传播平台、建立有影响的新型传媒集团的美好愿景。浙江长兴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晓伟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为题,从“重新定位”“重塑江湖”“重塑文化”“重现光明”四个方面总结了长兴传媒集团不断进取的经验:以服务者姿态嵌入市场生态,与流量平台开展全方位合作,树立产品平台意识,全面“云”化,创新服务模式,让利用户,培育集团精神,紧盯前沿科技等。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凌为贫困地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破局思路:思想上高度重视,灵活创新机制,打造唯一平台,鼓励群众参与,积极应对市场。浙江省瑞安日报社副总编辑华小波则从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用户数据仓库三个方面介绍了瑞安日报如何参与集城市治理、惠民服务、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瑞安城市大脑建设,将媒体重新定义为“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区域综合服务门户。此外,北京市大兴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马宪颖,四川省仁寿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汪俊灵也为与会嘉宾带来了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在随后举行的圆桌对话中,省市县媒体融合基层代表上台就深化媒体融合畅所欲言,回答听众的提问,在面对面的自由讨论中迸发智慧火光,气氛十分热烈。圆桌对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杜智涛主持。 图为圆桌对话 本次论坛紧扣“深化”“持续”“效果”关键词,通过搭建政产学研一站式平台,汇集了来自党政部门、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的智力成果和优秀经验。理论层面有高屋建瓴、切中肯綮的问题剖析和对策探讨,开阔了学术视野,挖掘研究深度;实践层面则通过汇集和推广不同层级、属性的媒体机构的创新性做法,为地县媒体融合克服思维定势、突破体制约束、激活内生动力、强化传播效果提供了可行性措施,从细微处发掘破局智慧。这也是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发挥自身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关注热点问题,回馈社会期待的重要表现。新媒体研究院未来将延续媒体融合高峰论坛的品牌影响力,推动论坛举办常态化、机制化,将之真正打造为政府、媒体、学者、业界等多方主体积极参与、沟通协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的高效平台,为我国媒体融合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