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传媒三国 >> 帷幄 >> 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推动媒体深融高质量发展

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推动媒体深融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  作者:宋华  来源:中国报业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媒体融合推进6年来,我国媒体融合经历了战术性融合、结构性融合和全媒体一体式融合,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传统媒 ...
内容:

 

      媒体融合推进6年来,我国媒体融合经历了战术性融合、结构性融合和全媒体一体式融合,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近年来,郑州报业集团顺应传播大局变革,实现新媒体化改造,形成媒体融合的“郑报模式”。当前,在由新媒体向全媒体、智媒体转型过程中,郑报集团进一步强化一体化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内容建设这个根本,聚焦内容这一媒体融合的核心要素,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在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上着力下功夫,努力打造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提升内容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衡量媒体价值的硬指标。在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中,郑报集团着力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

  构建新型采编流程

  郑报集团率先推行“三个打破”——打破党报、晚报、网站之间的壁垒,打破是否在编的身份壁垒,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抓住“四个关键”——内容、平台、技术、效果;完善“五大系统”——信息发现、舆情研判、采访调度、传播渠道、考核反馈;组建“六大中心”——内容生产中心、制作发布中心、创意视听中心、区域新闻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考核反馈中心。通过这些举措构建了编委会管总、采编发主战、多渠道传播、大平台支撑、大数据考核的现代传媒运营体系。

  构建贯通省市县一体化传播体系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郑报集团积极参与郑州市所辖的6县(市)、6区、4个开发区的平台建设,按照国内一流水平规划,更好地连天线、接地气,全力打通省、县级融媒体平台的技术壁垒,努力探索省、市、县三级媒体融合的路径模式,竭力做好省、县级融媒体平台的连接者和助推者。

  打造专业化垂直化新媒体集群

  依托区域性媒体平台,构建细分市场的新媒体集群,建立“媒体号”矩阵,兼顾精准传播和广泛覆盖。

  精准传播方面,在全媒体新闻中心组织架构中,以新技术和新业态为坐标,集团从新闻服务、生活服务、商务服务等多领域入手,打造新闻、交通、经济、音乐、社区服务、青少年教育、医疗卫生等不同的专业化、垂直化、分众化新媒体产品,形成集群效应,开发主流媒体自身造血功能,提升主流媒体传播潜能,增强主流媒体与用户的贴近性、互动性。

  2020年3月17日,冬呱视频首发纪实短片《逆行者背后的人》

  广泛覆盖方面,集团构建自主平台与商业平台相结合的“媒体号”矩阵。一是在自主平台“正观新闻”上打造“正观号”,聚合县市区平台发布体系,打通覆盖群众“最后一公里”宣传渠道,吸纳政府机关、组织及专业领域的个人账号入驻,构建统一发布渠道、统一讨论反馈体系,最终形成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媒体号矩阵。二是在前期通过两微、今日头条、抖音、百家号、大鱼号、B站等商业平台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触达率的同时,梳理各媒体旗下媒体账号,优化合并,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图文聚合平台,做好主流信源的及时传播及最终引流到自主大平台的双重任务。

  扩大优质内容产能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目前,央媒一级融媒体建设已经成为标杆,县级融媒体建设正在全面铺开,省级、市级媒体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郑报集团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主流媒体、省会党报集团,承担着连天线、接地气的重任,肩负着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新闻宣传职能和媒体社会责任。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只有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建立更加高效协作的机制,才能更好地调配各种资源,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身良性发展。

  着力打造“正观”,提升内容价值

  2020年9月13日,由郑报集团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正观APP全新上线。

  居中、守正、观天下。正观APP以天下为己任,是一个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旨在“扎根郑州,立足中原,影响全国”。“正观”的“正”,是“郑州”之“郑”的谐音,是正确、正道、正能量;“观”,是观察、观点、观天下。

  正观APP的推出是对中央号召的响应。今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第二天也就是七一建党节,正观APP推出“百万年薪招聘执行总编辑、执行总经理”的广告,引发业内外广泛关注。

  正观依靠先进技术和优质内容,将全媒体作为互动纽带,坚持“开门办报”,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强化媒体与受众的连接,实现新型媒体和用户高黏性、高频次互动。

  在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提升内容价值上,正观APP建设了专门团队,保证并提升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质量;依靠独家、视频、评论、要闻团队建立国内范围强影响力;强化国际新闻和文化新闻报道,让用户接触第一手国际新闻;依靠创意设计部门,强化内容和经营两方面的推广。

  目前,正观APP引进的优秀深度报道记者,每日生产深度原创新闻,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同时,整合郑报集团旗下冬呱视频、郑直播视频团队,与澎湃新闻视频团队紧密结合,每天生产原创短视频近百条;通过招聘,引入国内名校毕业生,开展远传国际新闻落地采写,打造以国际视频为主的“动观天下”短视频栏目;在评论栏目建设方面,正观APP开设“黄河评论”视频评论,有观点有看点有爆点。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及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发表“正观社论”,起到了引导舆论、释放郑州正能量、传递中原好声音的作用。

  下一步,郑报集团将以正观APP为中心,进一步优化集团内容运营的顶层架构,负责统筹指挥管理整体采编和新闻安全生产,聚焦聚集优势资源。将“郑州发布”矩阵体系和中原网“心通桥”粉丝及流量与正观衔接并互相导流,与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水电气暖、智慧城市和网上信访结合起来,打通数据,将其作为前置平台,群众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网上业务办理,最大化实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功能。

  做好官方发布,放大权威声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由于传统报纸不能有效触达用户,郑报集团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

  2020年,由郑报集团负责运营的“郑州发布”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多媒体矩阵平台,粉丝累计达500多万。其中,微信单篇阅读量最高达到200多万,视频单个播放量最高达到5000多万;在全国政务微信榜单中,“郑州发布”排名第十,在新浪微博的政务微博排名中,“郑州发布”排名第二。

  “郑州发布”以“权威发布,贴心服务”为宗旨,在内容定位上,以权威发布、便民服务、舆情引导、形象宣传、活动推广等为工作方向,迅速搭建市委、市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成为郑州市网上舆论引导阵地和“硬核”郑州的有力助手。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郑州发布”官微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每天15万只口罩网上预约,40多天预约700多万只口罩,为郑州1.89万名空巢老人申请免费发放口罩,有效缓解市民购买口罩难的问题,市民纷纷点赞“这个公众号很暖”。“郑州发布”第一时间发布郑州23个抗疫通告,传递防护知识,撰写4封抗疫家书,通过郑州移动、郑州联通、郑州电信向1700万用户和400多万郑州“物业家庭群”、近200万“学生家长教师群”以及“郑州发布”粉丝定向推送,阅读量超1亿。

  树立精品理念,擦亮“特刊品牌”

  《郑州日报》经过多年摸索实践和经验积累,已经树立有着自己鲜明风格的“特刊品牌”。

  2020年,《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接连推出《决战决胜》——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一周年特刊、《白衣执甲 奏凯而还》——郑州援鄂医疗队凯旋特刊、《战疫郑能量》——郑州各条战线抗疫实录116版大型特刊、《城·长》——郑州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工作特刊、《黄河浩荡》——全国两会“出彩路上再出发”特刊、《郑之翼》——郑州日报社成立暨《郑州日报》创刊71周年纪念特刊、《中原硅谷 崛地而起》——中原科技城政策发布会特刊等一系列有影响、有分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特刊,持续出新、不断出彩,擦亮了党报都市报“特刊品牌”。

  创新内容表达,打造视听品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其中短视频已成为新闻报道新选择。

  疫情期间,郑报集团旗下冬呱视频制作并全网发布了30多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的原创短视频:《打赢防疫阻击战MV》《节后复工防疫小知识》《千万郑州人同唱一首歌》等呼吁全民参与抗疫的MV、科普类动画;《郑州岐伯山医院建成记》《送别民警樊树锋》《连线武汉方舱医院里的河南医护人员》等记录抗击疫情前线的新闻;《追踪病毒的人》《抗疫守门人的24小时》《为抗疫造“盔甲”的人》《卡车司机的千里逆行》等聚焦流调员、交警、口罩厂工人、卡车司机、志愿者背后的抗疫故事。其中,特别策划的5分钟纪实短片《逆行者背后的人》3月17日首发上线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视频总播放量超过700万,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020年疫情期间,郑州发布“抗疫家书”

  2020年3月31日,郑州晚报推出《战疫郑能量》——郑州各条战线抗疫实录116版大型特刊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冬呱视频承制了《2020年郑州城市宣传片》。导演摄制组25人,演员40余人,团队60多人,历时5个月,用精品展现郑州独有的城市魅力,网友盛赞:“这是我看过最潮的城市宣传片!”

  作为2020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形象宣传片的承制团队,冬呱视频历时7天、168个小时,由68个演职人员呈现的宣传片在全网上线后,被本届电影节形象大使刘昊然超话收录,被河南全搜索、河南正发生、郑州全视点等河南本土微博大V集体转发。目前,全网播放量已突破500万,通过渠道传播覆盖影响1000万人。

  创新内容

  表现形式

  媒体深度融合新时期,必然是结合当前最新技术、最新平台、最新模式的全面融合,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都将是新时期媒体深度融合的有力工具。

  郑报集团强化技术支撑,依托大数据、5G、AR、VR等先进互联网技术,利用数字化、视频化制作方式,打造新型内容表达,努力制作更适应互联网传播、有新意、有影响力的新闻精品。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共和国同龄、由毛泽东同志题写报头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也走过了70年光辉历程。郑报集团策划推出“我和我的祖国”70年、70名全媒体记者践行“四力”大型采访活动“四条丝路”和“沿习之路”。以习近平总书记实际工作、重点考察、作出指示的足迹为主线,从卢森堡到汉堡,从舟山群岛到阿拉山口,从京津冀到长三角……采访活动历时两个月,行程近7万公里,抵达国内外30多个城市,采写刊发稿件200余篇,约50万字,发布图片近万张、视频近百条,书写时代新篇章,传播中国好声音。

  今年3月26日,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新郑黄帝故里举行。郑报集团运用AI、VR、AR等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建设“全球华人网上拜祖祝福互动平台”,供全球网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拜祖互动,实现大屏小屏互动、线上线下协同、全媒集中融合发力、境内境外媒体联动。通过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同频共振、各大传播平台广泛推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多个栏目播出大典盛况。海内外知名华语广播报道,人民网、新华社等客户端首页推荐,以及中国出海新媒体APUS和海外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等平台的转发,加大了海内外华人朋友圈的传播。

  郑报集团旗下中原网“心通桥”四级网格办事服务平台深耕“移动问政”,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近年来,“心通桥”坚持结果导向,强化督办,在《郑州日报》和《郑州晚报》开辟固定栏目——“心通桥民意排行榜”。截至目前,已有近百万实名注册市民用户,累计处理问题16万余件。2020年上半年,“心通桥”综合回复、办结率达90%。同时,结合“郑好办”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功能,打造郑州市民了解权威声音、掌上办事、处理问题的重要通道,作为智慧城市的标配,建立城市级平台。

  全媒体时代,唯有深度融合,才能推动媒体高质量发展;唯有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才能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夯实基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媒体与受众联系不断增强,用内容吸引用户,用服务黏住用户,方能聚起人气。今天的媒体,应该成为集信息传播、社交网络、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服务平台”。只有在坚持生产优质内容的同时,及时搭上技术快车,媒体才能走得更快更远。

  

 

热点 . . .

五四青年节老记寄语
焦点 五四青年节老记寄语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
焦点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
新闻单位
焦点 新闻单位"新春走基层":反映民声民意抒写百姓情怀
中宣部新成立媒体监管局
焦点 中宣部新成立媒体监管局

最新 . . .

· 重报都市传媒发布“海陆空”三大方阵
· 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正式公布
· 新年献词为啥不香了?
·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获奖作品评
· 增强主动求变能力 扩大媒体融合成效
· 华莱士采访江泽民的故事
· 报纸触达、社会影响力与报业转型
· 中国新闻奖获奖榜TOP10
· 2021年度甘肃新闻奖获奖作品名单揭晓
· 10月传媒大事记
·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分析
· 向这91名新闻工作者致敬!

推荐 . . .

双传学:强于“本手”,精于“妙手”,免于“俗手”
双传学:强于“本手”,精于“妙手”,免于“俗手”
中宣部:坚决打击假媒体假记者,严厉整治虚假新闻信息
中宣部:坚决打击假媒体假记者,严厉整治虚假新闻信息
密集!开年新部署新规范和新闻人都有关
焦点 密集!开年新部署新规范和新闻人都有关

相关 . . .

·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 财经新闻传播需遵循三大规律
· 大众传媒对儿童的正负面影响
· 焦点 五四青年节老记寄语
· 杜尚泽:时刻有“写给历史看”的意识
·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
· 2021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编校实务手册
· 焦点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
· 中央编办批复成立的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有
· 媒介与受众的冲突与平衡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