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传媒三国 >> 煮酒 >> 警醒!这四类记者不可取!

警醒!这四类记者不可取!

2020年11月  作者:王 默  来源:华文融媒云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解放军报社原副社长欧世金前不久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新闻界曾批评过的那种鼻孔朝上的“老爷记者”、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粘贴复制的“电脑记者”,应多想想“为了谁、依靠 ...
内容:

 

     解放军报社原副社长欧世金前不久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新闻界曾批评过的那种鼻孔朝上的“老爷记者”、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粘贴复制的“电脑记者”,应多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争当志存高远、情怀深厚的新时代优秀记者。”

  这个提醒和告诫,十分及时、很有必要。

  文中指出的四类记者都有哪些表现呢?

  第一类:鼻孔朝上的“老爷记者”。

  第二类:隔窗看景的“车轮记者”。

  第三类:闭门造车的“文件记者”。

  第四类:粘贴复制的“电脑记者”。

  以上的概括是否妥当,有待商榷。但指出的4种现象、问题和毛病确实在媒体界存在着,也确实应当引起警醒。应当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将这些毛病彻底改掉。

  一

  “老爷记者”讨人嫌。

  “老爷记者”的特征是:鼻孔朝上,仰面朝天,架子大得很。这些记者到一个地方采访,不是态度和蔼,礼貌待人,而是摆谱儿、闹花架子,好像他们高人一等似的。

  这是记者的采访作风问题。我们应当明白,记者下去采访如同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是为了工作。所不同的是,你的记者的身份和职责与别人略有不同罢了。

  作为一名记者,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严格要求自己,与群众打成一片。万不可充当“老爷记者”。

  其实,大家都看得都很清楚,你的架子越大,别人越不买你的账。你也采访不到真情实料。诚如此,你怎么完成采访、写稿的任务呢!

  二

  “车轮记者”不可当。

  记者外出采访,交通工具必不可少。但绝不能由此形成“车轮记者”,即坐在车上隔窗看景,走马观花。

  现在确有一些记者是这样:他们下去采访,不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之中,更没有到比较艰苦的地方与人交谈。而是习惯于坐车转,听汇报。这怎么能行呢?

  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原农村部主任李克林,到农村采访时从不坐车。尽管被采访单位见她年岁大了安排了车子,但她从不去坐。她愿意走进农家坐炕头与人促膝聊天。在她看来,亲身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抓到“活鱼”。

  这种勇于、乐于迈开双腿走到实际生活中去的采访作风,值得大大发扬。

  三

  “文件记者”非记者。

  看文件、学文件,是记者的必做的功课。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论述、提法,还必须仔细“抠”文件。惟其如此,才能尽快全面掌握中央的精神和政策方针,写好报道、搞好宣传。

  但由此不能滑向“文件记者”,即对着文件照抄照转,有的连原话都照抄不误。这是必须要改变的。

  文件精神是指导我们做好宣传报道的指针,不是让我们在稿子里照抄照转。我们当以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刻领会其实质,不能一味照搬。如果那样,新闻报道倒好办了。可那样,那还叫新闻报道吗?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照抄照转的“文件记者”不是真正的记者。真正的记者是不会这样做的。

  四

  “电脑记者”应改改。

  电脑是记者写稿的手段、工具;复制粘贴也是其中一个必要环节。特别是材料整理、归纳集中,更离不开复制粘贴。

  但这些便利的条件,不能成了一些记者写稿子的手段。常见有些记者满足于在网上搜集材料,然后复制粘贴、稍加整理,便成了自己的稿子,还欣欣然署上自己的大名。

  如此情形,能是一个记者的正确做法吗?

  作为一名记者是很珍视自己作品的;也十分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举凡不是自己亲身采访、不是自己动手写的稿子,绝不会轻易署上自己的名字。更何况是没经采坊、靠复制粘贴成的稿子呢!

  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使用电脑,但不能成为“电脑记者”。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一名记者,当警醒以上这四类记者的毛病。刻苦锤炼内功,争做一个名副其实、优秀的记者!

  

 

热点 . . .

央视走基层:做懂国情 对人民有感情的新闻工作者
央视走基层:做懂国情 对人民有感情的新闻工作者
尹鸿伟---记者就该去新闻现场报道真相
尹鸿伟---记者就该去新闻现场报道真相
开放汶川地震新闻采访意义深远!
开放汶川地震新闻采访意义深远!
丹青圆梦 迎五一颂春笔会在京举行
丹青圆梦 迎五一颂春笔会在京举行

最新 . . .

· 探索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路径
· 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新老政策如何衔接过渡
· 全国统一的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与记者证
· 俞佳友:“为民记者”的6700篇报道
· 从新春走基层中收获中国新闻奖
· “敲门订报”失灵,报纸发行有啥新招?
· 今天我们怎么做记者
· 罗庆东:37年新闻路,踏着泥土而生
· 中央媒体是如何做好二十大报道融合新闻作
· 县级融媒体想获中国新闻奖有多难?
·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获奖作品解析
·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

推荐 . . .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2022内刊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1月10日召开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这11家非法社会组织网站及账号,关停!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丁真现象背后,是数字中国新动态

相关 . . .

· 记者这些有趣的称呼,您了解多少?
· 专题报道五大类有哪些?
· 新闻报道中人物称谓是有技巧的
· 新闻采访的八种方式,你用过几种?
· 动画新闻的类型、制作原则与流程
· 遇突发事件怎样应对?如何回答记者提问?
· 围绕“十四五”规划,四十个新闻选题供参
· 疫情期间新闻媒体的报道隐患及应对
· 全国新闻人最高奖为何叫“长江韬奋奖”?
· 年轻的优秀女记者,来生请好好爱自己!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