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的叙事方式衍变与局限2020年10月 作者:丁青云 来源:青年记者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当前,在大数据和媒体融合的双重背景下,数据新闻这种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报道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常用的新闻报道体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成为影响最大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事 ... 关键字:数据新闻
内容:
当前,在大数据和媒体融合的双重背景下,数据新闻这种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报道方式越来越成为一种常用的新闻报道体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成为影响最大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事件,客观上也带来了数据新闻的爆发。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开发的“全球新冠病毒扩散地图”和丁香园开发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实时动态查询”为代表的疫情数据新闻产品,以数据可视化的叙事方式,轻巧、精准、直观地呈现疫情病例动态数据,广受用户认可。在历次新闻报道实战中,数据新闻已经从“配角”变为“主角”,从“噱头”变为“看头”。 在国外,纽约时报、卫报、华盛顿邮报等已较为系统地生产数据新闻;而国内媒体也先后推出相应的数据可视化新闻专栏或频道。数据新闻已从简单描摹事件的表面现象,转为深入挖掘其内在本质,甚至某种程度上带有大数据预测、前瞻功能。 本文以21世纪经济报道融媒体中心推出的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为例,重点分析、研究财经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叙事逻辑,其数据来源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旨在总结经验和寻求启示性意义。 数据新闻的新叙事方式探索 2015年12月,21世纪经济报道融媒体中心成立了虚拟的数据新闻团队——21数据新闻实验室,设立了专门的数据新闻频道——“数读”。 该虚拟团队共有编辑、设计、技术等12人,是结合新闻编辑和数据研发的虚拟实验室,聚焦泛财经、金融领域的数据可视化、数据检索工具等产品开发,定位为做专业的财经数据可视化产品。在叙事方式上,为了改变用户对财经新闻枯燥、严肃的刻板印象,21数据新闻实验室将数据与融媒体可视化方式结合起来,把大量数据和当下热点事件相结合,通过VR(虚拟现实)、JavaScript、HTML5等技术手段的运用,通过图表、漫画、微视频、H5等呈现形式,侧重轻量化、交互化和用户体验,生产出大量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习惯的融媒体产品。 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的重要叙事呈现形式,是大数据得以直观展现的最重要环节。在生产流程上,数据新闻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这两个过程同时进行,最终在同一作品上呈现。这种新型传播形式,在叙事手法上与传统新闻有所区别。数据可视化新闻,侧重于视觉上重现真实图景、美学上追求色彩构图,侧重于复杂数据的归因分析、逻辑梳理和结论呈现,让用户能够快速地降维阅读理解,尤其适合在手机端的碎片阅读。 数据新闻可视化方向上,我们做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叙事方式的尝试。 第一种是条漫+数据分析叙事风,通过3D、动画、漫画等手法描述报道细节,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场景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解读。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报道中,21数据实验室推出H5作品《听爷爷讲“光阴的故事”,感受70年历史巨变》,透过祖孙俩的视角,将70年来支付、出行、沟通、教育、休闲等生活方式上的变迁通过条漫加数据分析的方式娓娓道来。同时,还推出了《9张邮票,寄给你爱的人,一起感受美好中国》数据可视化产品,用H5交互形式,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主要经济数据切入画面场景,用户通过长按按钮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子邮票进行集邮并分享电子明信片,整个产品融合了音乐、动画视频、数据分析、用户互动等元素。此类产品,多运用于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策划中。 数据可视化的第二种叙事方式,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进行结构化解读,形成逻辑结论,内容主要以榜单、评价报告等形式呈现。目前,21数据新闻实验室已形成中国上市公司市值500强榜单、新股上市富豪榜、上市公司年报分析榜、城市竞争力等系列榜单报告。如2019年发布的《最新中国城市GDP百强榜:你的家乡排第几?》,利用大数据技术抓取加人工数据分析等,形成独家数据来源,挖掘分析2019年上半年各大城市GDP数据,制作榜单,呈现中国城市经济竞争格局,反映经济新变化。该作品在微博平台话题浏览量超过5.2亿。 2020年7月,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知乎发布《中国潮经济·2020网红城市百强榜单》,通过数据抓取加人工采集数据,收集了数万行数据,通过数据清洗、重新结构化,并建立了网络热度指数、直播指数、潮生活指数、产业发展指数、印象指数等5个评价体系维度,设置了18个二级指标,综合量化研究各城市网红度排名。该榜引发社交媒体话题热议,数百家媒体转载,多地政府社交媒体官方平台纷纷跟进转发。 数据可视化的第三种叙事方式,是数据新闻工具化和功能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情地图实时动态查询产品是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之一。如丁香园推出的《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地图实时动态查询》,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发的“全球新冠病毒扩散地图”。 数据可视化的第四种叙事方式,是通过现有数据梳理逻辑、讲故事,挖掘出未来可能性。疫情期间,航空公司大数据、百度人口迁徙地图大数据等,都具备相当的挖掘分析价值。意大利、韩国疫情暴发期间,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与航空数据公司飞友科技合作,推出《警惕!大数据告诉你:疫情重点国家旅客都飞往中国内地哪些城市?》等数据可视化产品,通过航班量、航班座位数等大数据,分析境外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从哪些地方进入中国,中国哪些城市接下来的输入性防控压力大,结论具有预判性。 2018年8月,新个税法通过。21数据新闻实验室迅速推出《月入1万6有望减税1000元,一键查询你到手工资多少》的个税查询器。该产品通过公式推演、代码编程和前端可视化页面简约呈现,用户输入自己的税前月薪、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即可快速、精准查询出新税法执行后的税后工资、个税金额以及减税金额。该产品随着个税减免扣除细则出台后,再次更新迭代,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减免扣除条件个性化查询减税情况。该产品简单实用,关注度高,工具性强,总点击量累计过千万。 数据新闻失真的情境分析 数据真实是数据新闻的生命。数据采集样本的真实性、多样性和权威性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在数据来源方面,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不断丰富数据来源,目前获取初步数据的来源包括以下四种。一是国内外政府部门公开发布的权威数据,如国家统计局及各地统计局、各地政府及官方机构发布的官方权威数据,该数据以技术抓取加人工采集、加工分析,挖掘处理;二是权威研究机构以及学者、研究人员等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调查数据,权威机构独家提供的第三方调查数据等;三是第三方数据机构聚合的市场交易数据(如彭博大数据终端、wind万得资讯、同花顺);四是与拥有大数据库的平台大公司合作。21数据新闻实验室已经和拥有大数据的各行业领头公司,包括滴滴出行、百度、携程、大众美团、天眼查等公司达成了合作,联合发布了多个数据新闻产品。 在新闻实操过程中,大量的数据掌握在政府、研究机构等权威机构手中,也有大量商业数据掌握在拥有大量互联网用户行为信息的互联公司巨头手中,且不少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并不适宜完全公开。相对而言,国内媒体机构缺乏建立独立数据库体系的基础条件,在数据新闻的生产中,更多处于中后端的生产和传播链条。 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数据新闻存在失真的可能性。数据新闻的失真,可能存在于数据的采集、样本的选择、储存方式、计算方式、可视化与交互呈现、结论的逻辑推导等过程。比如某些大数据独立分散在不同公司的数据库中,如电商领域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均有大数据库,且其用户群体有所不同,以此为基础的数据新闻得出的结果很可能完全不同。又以出行大数据为例,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滴滴等均有独立的大数据库,不同公司提供的大数据所覆盖的人群样本不同,数据分析的结论或完全不一样。 此外,应该谨慎对待数据新闻基于数据分析的前瞻性和解释性。大数据结论与新闻事实之间可能是某些关联关系,而非简单的由此及彼的因果关系,要谨慎做出基础数据分析的因果论断。 数据新闻生产的不足与瓶颈 首先,爆款影响力和量产时效性,一直是数据新闻待突破的命题。相较传统的图文报道,数据新闻的时效性不足。以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为例,2019年共发布了1600多篇原创数据新闻,其中数据可视化作品超过300件,涵盖静态数据图、动画、交互专题、H5轻应用、短视频等多种形态。较传统的文字报道,频率低。且可视化要求越高,时效性越差。 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可视化智能辅助工具,如数可视、镝数、Adobe Illustrator、Adobe effect、万彩动画师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可视化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因为数据新闻选题立意方向不同,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频次仍然较低。而国内媒体很少设置专人专岗的数据新闻编辑、数据新闻记者,经费和投入有限,使得很多深度数据新闻生产很难常态化和专业化。 其次,数据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数据及可视化本身都是服务于新闻价值的,不少数据新闻作品还存在为可视化而可视化,忽略新闻本身价值挖掘的误区。数据新闻在财经类报道中存在天然的优势,但数据只是基础,数据背后的事实和真相需要辅之以深度采访和调查得出更深刻的洞察结论,而不仅仅是流于数据表象的描述,同时应该符合新闻价值判断及新闻伦理。 以21数据新闻实验室为例,在实践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成为数据新闻发展的掣肘,如自我平台数据积淀不足;优质作品、爆款产品少;报道多基于数据的描述层面,前瞻性和深度不足;过于注意可视化炫技而内容空洞无物等。 再次,存在数据来源不足、获取渠道较为单一的问题。尽管如此,从长期看,数据新闻仍处在上升发展趋势中。在数据来源方面,随着区块链等技术的普及、大数据隐私保护等的规范,越来越多的有效、真实数据将被运用于数据新闻的实践中。呈现形态上,越来越多的数据新闻将不再局限于平面呈现,交互性、动态化、立体化程度不断增强。而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升级,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从数据获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到数据呈现全链条,数据新闻的生产效率和运用范围将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