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一栏目 执念有甘苦2020年10月 作者:王业霞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当今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支麦克风,作为媒体当然更要用好自己的发声工具。一张报纸如何发好声,发出有力度、温度、热度又多维度的声音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追寻,2012年,我在一张周报上开辟了“锐评 ...
内容:
当今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支麦克风,作为媒体当然更要用好自己的发声工具。一张报纸如何发好声,发出有力度、温度、热度又多维度的声音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追寻,2012年,我在一张周报上开辟了“锐评”栏目,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连续6年共刊发稿件二百来篇。每周一篇评论,写稿无疑是辛苦的,但这种执念中蕴含的快乐,于我也是无穷无尽的。 栏目开辟于报纸一版右边栏最下方,每期字数不多,少则二三百字,多则五六百字,从2012年1月6日刊发第一篇《新年也说“新”》起程。刚开始,感觉可写的论题很多,这么多年的储备简直有点信手拈来的感觉。论题新、字数又少,又栏目定期且设置在一版,所以推出不久就迎来了颇高的关注度和好评。第一年,《说真话 说短话 说个性话》《也说说“相关部门”》《“表哥”、“微笑哥”的启示》《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元芳,你怎么看》等文章,读者反馈有看点读来有趣。当初年开设“锐评”栏目,从没想过要把它持续做下去,但是读者乐意看,这就是写者创作的动力和快乐,于是2013年毫不犹豫继续办下去。 但是一年年办下去,最难的问题出现了,就是论题。俗话是说宁缺毋滥,但是不少读者说养成了阅读习惯,翻开报纸先找右边栏的锐评去读。有个通讯员还把他喜欢的评论每期剪下来粘贴到一个本上,说写文章尤其评论时好多观点和语言从里边去找灵感。单位书记还亲自约我谈话,说他很喜欢看,鼓励我继续坚持下来。总之各种动力的支持下,栏目一开就是6年。曾没有好话题去开笔,就托其他人去写,但是刊出来有读者立即反馈说风格变了,读习惯了还是想念原来那种遣词造句的感觉。有时有懈怠,停笔一期,尽然有熟人打电话询问我是不是不舒服还是发生了什么事,叮嘱照顾好自己。于是乎,读者给予的种种喜欢和压力动力,让我坚持了下来。 为了不让读者失望,保持水准,我每周孜孜以求找新闻热点,没有话题感强的突出热点,就找各类评论书籍,看能否有我感兴趣有想法的论题;听新闻、看节目、翻报纸,也不由自主带着找论题这个任务。论题失败没看点新意,评论就引不起共鸣,自然就是败笔。所以切莫把评论写成正确的废话,要让读者通过阅读你写的评论,有思辨有启迪或有思维的拓展,或者有说出了他的心里话、痛快淋漓的感觉。针对有些问题老是以正在处理为借口拖延解决,我便争锋相对创作了《正在处理》;群众路线教育中有些领导开始走一线,却在基层演绎成另一种脱离群众的方式--高高在下,便针砭时弊创作了《也别“高高在下”》,痛斥这种现象。 甚至为了找论题,我还去看了不少笑话,总认为有笑果的东西,要么表达有妙招、要么思维新奇、要么让人大开脑洞。像《我不紧张》这篇评论,我就是从一则笑话开讲:“单位发表祝词,一个领导上台讲:‘祝大家身体愉快’……”读者说这篇评论诙谐生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初栏目取名“锐评”,现在回问何为“锐”?我的理解是不说汤汤水水、温温火火的话,力求精粹有锋芒。缘何能“锐”?因为有对工作和生活中喜忧深切的关注关心。坚持若干年,不管是否如愿初衷,实现有几分,但每一篇都容纳着一个报人深切的思考、鲜明的观点以及高度的责任感。 谁谓事当尔,苦乐心自知。总之,锐评这个栏目,6年中我为它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更多,其中创作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永远在我职业生涯中占到浓重的一笔。新闻人需要执念,这样的执念也将鼓励我在芬芳四溢的新闻路上继续铿锵有力、快乐无穷走下去。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