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31年后,八勇士历数那深藏的南极磨难 (2)2020年09月 作者:张继民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成都之夜,丽澳滨江酒店高层宽大露台上,高振生、张国立、李国华等八位南极队友,阔别31年后相聚于此,最后把喜相逢推向高潮,以意味深长的歌声结束。 这一天是2020年6月8日。扫视楼门一侧,那扛着摄像机,举着录音器,调整聚光灯等一袭人,各司其职对着我们,表明这是一场精心布局的拍摄。
内容:
02 队友相逢格外亲 进一步交代背景:我们八位曾同在一个英雄集体——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1988/1989年度,116名全体队员经过奋争,使中国在南极大陆拥有了第一座考察站——中山站。贡献巨大,考察队与“极地”号船,分别被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各荣记一等功。在场队友,其中一人获得一等功,四人各获二等功,三人各获三等功,每位都有可圈可点的优秀表现。 就立功授奖情况,新华社发出报道,1989年4月29日刊于《人民日报》。 央视整体摄像从队友见面开始。无视聚光灯的剌眼,久别重逢的我们,双方目光刚一对接,就惊喜地的叫着迎上前去握手、拥抱,然后细细端详各自的体态变化,夹杂着问答:“头发还这么黑这么密!”“黑,是染的”。“看看,咱这是纯天然,又稀又白。”怎能不变呢?最年轻的已经66岁。但就精气神,因为个个健康,无不充满活力。否则到了这个年纪,他们不会还有着各自的事业追求,或讲学或演出或参加公益活动。 此次相聚适逢其时。考察队中还有队领导健在,他就是原考察队副队长高振生。我们举杯,同声叫他“永远的队长”,张国立顺势举手向他行了一个标准军礼。这位南极建站敢闯硬拚的猛将,南极一等功荣立者,退休前任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海域勘界办公室主任(正司级)。当年不畏艰险共同征战南极大陆的队友们,喜相逢先合影,以让难忘瞬间永存。 来到在这个场合,张国立马上定位自己(考察队员),向当年的考察队副队长高振生“报到”,行了一个标准军礼。 高振生(左)张国立(右)合影。 李国华(左)与张正树(右)留念。 张黎平(左)、张国立(中)、杨泽明(右)合影。 李国华(左)、张国立(中)、王金会(右)在一起。 杨泽明(左)与王金会(右)合影。 张继民(右)与张国立(左)合影。 准备来张“大团结”时,不知谁喊了一句:“长者为尊,年纪大的坐前,其他后排站立。”前排左起:张黎平、李国华、张继民。后排左起:张正树、杨泽明、高振生、张国立、王金会。 对比现在,看看他们当年形象吧!虽然年轻,无不胸怀大志,誓言建成中山站,为祖国争光。下面照片是我们考察队唯一大合影,尽管仅有60多位,差一少半,已经很难得。地点在赤道,时间是1988年11月29日。再就是我们几位各自在南极留影。 图为中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唯一一幅大合影,1988年11月29日摄于赤道。过赤道举行“驱鬼”活动祈望平安,属于国际航海传统文化。欢乐背后,所有队友都知道隐忧——船坏了。驱动考察船动力的关键部位气缸出了严重问题,轮机部门人员正浑汗如雨地抢修。“赤道风平浪静,尚可停机修船。要是行驶在十几米高风浪的咆哮西风带,又该咋办?”“那就危险了!”这是队友间对话。“极地”号自芬兰购来,已有17年船龄。 高振生,摄于南极普里湾兹冰区。按技术规范,“极地”号船只能在浮冰占海面40%~60%海域航行。图为浮冰占海区近100%,表明考察船正被夹在冰隙中艰难行进。他作为负责建站施工的考察队领导,最盼的是狂风扫走冰原,早日登陆施工。而气旋运行路径,总是偏离普里兹湾。由于建站指挥有方,苦干在前,他被荣记南极考察一等功。 张国立赴南极之前,就是一位优秀演员。因在话剧《朱丽小姐》中出色表演,获得第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南极考察二等功荣立者。回国后,又获得一系列影视大奖,并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图为中山站奠基之日,身着旧考察服,头戴棉帽,举着相机摄影。对坚冰实施爆破、为搅伴机添料搬水泥袋,重苦险活他抢着干,被队友们视为热血青年。左起分别是郭琨、陆龙骅、澳大利亚队友大卫·高博、国德宏、张邦亭。张继民摄 “极地”号船准备自青岛启碇,远行南极创建中山站。尚未出发,留着浓密胡须,胸前佩戴“极地”号登船卡的李国华,就现出一派乐观的充满野性的探险家形象。待到了南极,参与爆破、置身集装箱上指挥运输艇前行,他敢干会干。南极考察三等功荣立者。在专业上,他曾在40多部话剧及近200部集电影、电视剧中任主要角色,多次获奖,其中《长城向南延伸》获1989年飞天奖。白山杉摄 张正树因整日开吊车、维修机械,弄得衣服上满是油渍。是他把20吨吊车,从驳船上开下,沿着两条长长跳板登陆。稍有倾斜吊车滚入海中,这站就甭建了。因为吊集装箱、油罐等大件上岸全靠它。当时尽管把他紧张得尿频、双腿麻木,总算大功告成。南极考察二等功荣立者。退休前,曾任国家海洋局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副司级)的他回忆说,难得企鹅来中山站“溜弯儿”,与其合个影,才用傻瓜相机留下这张照片。 张黎平,高级摄影师(正高)、全国第四届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南极考察二等功荣立者。退休前为四川电视台二套总监。1.8米个头,身体健壮,1982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广播电视专业。他曾两度勇闯南极。一次航行在咆哮西风带,他欲拍摄巨浪,没想到一个铺天盖地大浪头扑来,不仅将他与队友冲倒在地,高挡的SK97摄像机也泡在海水之中。为了继续使用,他连擦带凉足足弄了一天,才恢复正常。图为考察船前往南极途经澳大利亚霍巴特,他在船上拍摄沿岸风光。 图为《长城向南延伸》电视剧美工杨泽明,手持五星红旗摄影于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建站施工时,他整日穿着水靴,“专职”向整日转个不停的搅拌机注水,单调而又劳累,但他坚持下来。南极考察三等功荣立者。供职于四川电视台的他,而今已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并获得“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其优秀作品或赠给外国元首,或数度赴德国、日本展出。 王金会隶属于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设在天津)。为了留取相关资料,前赴南极,关键时刻他总是扛起摄像机工作。南极考察三等功荣立者。退休前,曾任这个中心办公室主任。队友们一直为他真诚、热心所感动。 特大冰崩发生后,危险继续存在。考察队决定向陆岸疏散一部分队员,以防大规模伤亡出现。笔者不在撤出之列。图为我穿好救生衣,下到冰面上,拍摄队员们疏散场面。庞一农摄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