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传媒三国 >> 帷幄 >> @新闻学子,教师节听听高校老师的肺腑之言

@新闻学子,教师节听听高校老师的肺腑之言

2020年09月  作者: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金秋九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全面开学,我国的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也如约而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别采访了来自高校新闻院系的一线教师们,请他们谈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切身感触,也说说 ...
内容:

 

   金秋九月,全国大中小学迎来全面开学,我国的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也如约而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人民网传媒频道特别采访了来自高校新闻院系的一线教师们,请他们谈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切身感触,也说说新闻传播教育的守正与创新,并在新学期之际送上对学子们的新期许。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媒体教研室主任詹新惠(右三)与学生合影

  詹新惠:教师是一个持续地、不断地输出与输入的职业

  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詹新惠:我2006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到现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14年了。这些年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敬畏,一直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一直在努力尽自己所能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持续地、不断地输出与输入的职业,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源源不断地传授学生知识和方法。尤其是我所从事的新媒体教学,这几年变化太快了,从PC端到移动端,从3G到4G再到5G,有时候自己都觉得有点“跟不上趟”,但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在一个信息易检索、易获取、广交流的时代,如何能高出一筹的给学生更多有思想、有方法、有视野的内容,其实是对老师最大的一个考验。

  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詹新惠:新闻传播原本就是站在社会最前端的,可以说是社会的一个敏感器,所以要能对社会的脉搏有着敏锐的触及、观察和瞭望,目前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教育在这方面确实有所缺失,新闻传播教育对此必须有所改变,这也是我们要面对的,无论你愿意或者不愿意,无论你想或者不想,都必须要跟上这个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还必须树立用户思维,要把用人单位当做用户,培养的学生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并通过市场需求的反馈,倒逼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变。

  作为新闻人,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教育者,要有责任、使命、担当,这是自始至终不变的。身处新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在学校就要教育学生进入媒体后必须要有底线意识、红线意识,要有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詹新惠: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要保有对未来的憧憬,保持对理想的热情和热忱,也要坚定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新闻传播领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守当初的信念。

  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这时候正是学习的“黄金时代”,一定要沉下心来好好读书,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要像海绵一样充分地吸收、珍惜好这两年的有限时间。

  对于大四的学生,虽然这是一个有些焦虑的时期,但要相信自己,面对不如意或者失望的状况,佛系和定力应该兼而有之,统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考研、找工作和生活,这是进入社会之前的一次热身和测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张征

  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张征:我从事新闻传播一线的教学工作已经有32年。我认为做一名教师责任重大,因为她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下一代人成长的质量,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命运,尤其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文明传统,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

  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张征: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当引导学生紧盯新闻一线,掌握传媒业出现的新技术,熟悉传播新业态,同时更要坚守中国新闻人的实事求是和责任担当的传统。

  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张征:今年,我们国家战胜疫情,终于恢复新学期了。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这次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重新认识我们国家的抗疫理念、抗疫组织形式和全民抗疫的精神。只有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才能深入理解世界。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开和

  陈开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仍应坚守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理念

  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陈开和:从事新闻传播一线教学工作26年,对老师这个身份,比较认同,个人感觉比较满意,工作并不清闲,但有意义。

  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陈开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仍应坚守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理念,培养学生对我国新闻工作核心理念的认同和责任担当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需要改变的是在教学具体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要结合年轻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感受,以及新的传播技术条件,充实教学内容,以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原则。

  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陈开和:新学期,希望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能够克服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磨练意志,健全体魄,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和社会,有新的收获和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楚新(中)与学生们合影

  黄楚新:新闻传播学科的变革,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坚守原则和底线不动摇

  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黄楚新:我从事新闻传播教学时间不算很长,但也有12年了。对教师这个身份一直心存自豪感、敬畏感,不敢有任何懈怠。

  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黄楚新:当今,在智能互联的背景下,新兴技术和媒介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媒行业生态逐渐重塑,全媒体传播格局逐步形成,新闻传播教育面对新时代的新需求同样需要变革。要实现新闻传播学科的变革,就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学科背景,既要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与壁垒,除旧立新,大胆创新,又要坚守原则和底线不动摇,在经验的基础上稳扎稳打,戒骄戒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主流意识形态不变,坚持社会公德和主流价值观不变,坚持媒介伦理底线和新闻从业人员规范不变,坚持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不变。新闻传播学科还需适应传媒新业态和全媒体传播格局,做到与时俱进,因时而动,改革人才培养和学科教育模式,引入相关学科理论和范式,拓展新闻传播学科概念和内容,实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黄楚新: 我认为当今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学子面临一个既是“最坏的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最坏的时期就是传统的媒体都在转型,传统的经营环境竞争不断加剧,传统媒体对人才的需求减少。但是在融媒体时代,各行各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正不断扩大,比如舆情监测、信息服务,各种新的媒体业态出现等等,都为新闻传播专业学子提供了用武之地。因此,只要把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学精,同时掌握好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的知识,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广阔的。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

  刘海明:不论何种媒介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都是育人

  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刘海明:从事新闻传播教学16年了。当老师,每天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唯恐自己懈怠耽误了学生。

  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刘海明:媒介的时代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不论何种媒介时代,新闻传播教育都是育人,培育专业的新闻传播人才,不会因为媒体介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不必刻意在意媒介形式的变化,把最核心的知识和技能传受给学生就行。

  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刘海明:新学期,新任务。把新的学习牢记在心,不虚度光阴,就是好的学生。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佳航(中)与研究生合影

  王佳航:教师是引路人,是年轻人生命中的礼物

  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王佳航:我在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教16年了。做教师之前在媒体做记者、编辑,做教师之后培养学生做记者、编辑。对教师这个身份最大的感触是,这个职业是永远也做不到最好的,永远学习,永远在路上。不只要自己保持对知识对行业的敏感度,也需要陪伴不同年代的学生成长。教师是引路人,是年轻人生命中的礼物,最重要的工作是要陪着他们试错,耐心地陪着他们在学校试炼,护送他们妥善地与职业衔接。

  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王佳航: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新闻专业最核心的规律、原则不变,新闻理想与新闻操守不变,写作、沟通、调查、判断的能力仍是核心;但是需要具备多媒体作品制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人机协作能力、与用户交互能力。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理论、理念,使之具备创新能力。

  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王佳航:新学期伊始,寄语学子:静心沉潜,广泛吸纳,兼容并包,大胆前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虞鑫

  虞鑫:新闻传播教育应该继续坚守对政治判断力、社会洞察力、人性共情力的培养

  人民网传媒:请问您从事新闻传播教学一线工作已经多久了?对老师的这个身份有怎样的感触?

  虞鑫:我是2018年秋天入职担任大学老师,主要讲授新闻基础理论相关的本科和硕博士课程,目前满打满算是两年的时间。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一方面肯定是非常喜欢这份工作的状态,很少有一份工作能够时刻与年轻人打交道,接触新鲜事物,经常保持阅读和思考。另一方面也深感责任重大,因为现下的高等教育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功能,更加负担着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以及批判思考、思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的授课内容、课堂外的指导讨论,都在无时无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观念。教育应当既是进步的,瞄准最前沿的、反思性的知识体系;教育也应当是保守的,需要谨慎地对待每一次突破和改变。

  人民网传媒:您认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有哪些改变和坚守?

  虞鑫: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应该继续坚守对政治判断力、社会洞察力、人性共情力的培养。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培养未来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判断力是根本性的要求,这种政治判断力包括对国内外政治传统和政策逻辑的理解,更加包括对什么是好政治、如何实现好政治的清醒认识;培养对社会的洞察力,能够敏锐捕捉到社会发展趋势的结构性力量,而培养对人性的共情力,则是帮助去体会宏观叙事下个体生命的鲜活日常。如果提到要有哪些改变,我觉得除了融媒体技能等的掌握,更重要的一点或许可以认为是“保持随时应对改变的能力”。这其实也算不得是某种改变,因为在之前这也是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要求。只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这一要求更加迫切了。

  人民网传媒:新学期已经开始,您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有着怎样的期许?

  虞鑫:我希望新闻传播专业的学子能够立足祖国大地,打开浩瀚书海。读万卷书,不断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行万里路,听到更多不一样的人生。

  立足中国实际,打开世界眼光。中国足够复杂,城市与乡村、东南和西北、中心又边缘;世界同样精彩,不仅有光鲜,也有斗争和伤悲。

  立足媒介社会,打开知识地图。新闻有学、传播有学,媒介化作为一种社会元过程正在形塑新的逻辑;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信息社会消融了学科的边界、知识的疆域,学海无涯。

 

 

 

热点 . . .

五四青年节老记寄语
焦点 五四青年节老记寄语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
焦点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
新闻单位
焦点 新闻单位"新春走基层":反映民声民意抒写百姓情怀
中宣部新成立媒体监管局
焦点 中宣部新成立媒体监管局

最新 . . .

· 重报都市传媒发布“海陆空”三大方阵
· 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正式公布
· 新年献词为啥不香了?
· 第32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获奖作品评
· 增强主动求变能力 扩大媒体融合成效
· 华莱士采访江泽民的故事
· 报纸触达、社会影响力与报业转型
· 中国新闻奖获奖榜TOP10
· 2021年度甘肃新闻奖获奖作品名单揭晓
· 10月传媒大事记
· 融媒体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分析
· 向这91名新闻工作者致敬!

推荐 . . .

双传学:强于“本手”,精于“妙手”,免于“俗手”
双传学:强于“本手”,精于“妙手”,免于“俗手”
中宣部:坚决打击假媒体假记者,严厉整治虚假新闻信息
中宣部:坚决打击假媒体假记者,严厉整治虚假新闻信息
密集!开年新部署新规范和新闻人都有关
焦点 密集!开年新部署新规范和新闻人都有关

相关 . . .

·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 财经新闻传播需遵循三大规律
· 大众传媒对儿童的正负面影响
· 焦点 五四青年节老记寄语
· 杜尚泽:时刻有“写给历史看”的意识
·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
· 2021年全国两会新闻报道编校实务手册
· 焦点 走近破解“中国密码”的新闻人
· 中央编办批复成立的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有
· 媒介与受众的冲突与平衡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