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的妙言警句(四)2020年08月 作者: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斯特朗写稿为何这样?
做记者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读美国记者斯特朗的文章,会觉得入情入理又轻松流畅,好像写得很不费力,一气呵成似的。其实不然,她每写一篇文章,总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她坐 ... 内容:
斯特朗写稿为何这样? 做记者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读美国记者斯特朗的文章,会觉得入情入理又轻松流畅,好像写得很不费力,一气呵成似的。其实不然,她每写一篇文章,总是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她坐在打字机前,一张张废稿纸扔了一地。 ——新华社著名记者 彭迪 14 什么是“软新闻”? 我一直主张新闻要软些,软些,再软些。软,就是不要太生硬,灵活新颖,强调人情味和可读性。报纸要贴近市民生活,使读者喜闻乐见。 ——时任上海新民晚报社社长 赵超构 15 新闻报道能讲故事吗? 做新闻报道不能虚构事实,却不影响它像讲故事一样展现新闻事实。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既可以娓娓道来、“小桥流水”,也可以跌宕起伏、扣人心悬弦。写稿时,视角多变,手段多样, 叙事方法丰富灵活,使报道更加具有故事性。 ——人民日报研究部 张天培 16 评论要有新闻性强的由头 评论重在说理,但要缘事而发,就事说理。而缘事就是要找那些新闻性强的事例做由头。因此经常写评论的人,要经常搜集那些新闻性强的事例,将其作为评论的由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应该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陕西日报理论评论部 鲁宁 17 给报道安上一把“钩子” “钩子”是什么?就是精心制作标题和写导语。制作一个令读者眼睛一亮的标题和导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记者永远无法毕业的一门“学科”。 ——新华社江苏分社原采编主任 华惠毅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