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访文化名人?2020年04月 作者:王臻青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人物专访是通讯体裁的一种,这一体裁在文化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辽宁日报》文化版的人物专访比重较大,转载率也很高。多年来,笔者采访报道过数十位文化名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愿与广大 ... 关键字:新闻采访
内容:
人物专访是通讯体裁的一种,这一体裁在文化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辽宁日报》文化版的人物专访比重较大,转载率也很高。多年来,笔者采访报道过数十位文化名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愿与广大同仁分享人物专访的体会。 文化界名人荟萃、灿若星辰。那么,什么样的文化人物能够进入文化版的视野呢?我的回答是,兼具新闻性与文化品格的文化人。如何将最近的新闻点与最远的人物背景巧妙结合?如何把文化人物的文化观点、文化品格准确生动地传达给读者,从而带来启迪?这一系列问号需要文化记者用专业知识、用智慧、用心一一打开。 采访文化名人,记者穿着要雅致得体,举止言谈要落落大方,除此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知识修养。采访文化名人,就要具有与他们一起探讨文化问题的文化底蕴。记者的文化知识素养,要靠平时持之以恒长期积累,多读书、勤思考,注意收集和追踪新知识、新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无论采访什么样的文化名人都能应付自如。 如何采访文化名人?应注重以下一些具体细节: No.1 约访 事先确定文化名人的具体行程很重要。名人的行程通常安排得很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间有限。所以一定要做个有心人,事先了解有关信息,并抓住机遇。联系采访文化名人通常都是通过电话预约,在电话中一定要将以下内容介绍清楚:第一,你所在的媒体。不妨简要介绍一下你所在媒体的权威性与主要特点。第二,你所要采访的主要内容。第三,你的采访大约需要花多长时间。第四,预计该报道哪天见报,并承诺及时邮递报纸。采访名人,不能拖泥带水,通常要开门见山,打开采访话题,以便节省时间,及时获得必要的信息。 No.2 拟定提纲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必须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尽可能多地查阅受访文化名人的相关资料,做足大量案头工作。第二,确定采访角度,在了解文化名人的同时,更要了解自家媒体文化版的特点,要了解读者群的需求,才能找出恰当的、鲜活的采访报道角度。第三,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必须找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以及最近的新闻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采访。第四,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厘清采访思路,注意采访提纲的内在逻辑性,使问题环环相扣。 No.3 现场调整提问 在采访现场,记者还需根据受访者回答问题时传递出的信息,及时调整采访问题。我的采访流程如下:拟定问题——提问——根据受访者的回答临时修改个别问题。需要强调的是,在采访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倾听不是一般的听,而是听到并且领会对方的谈话。倾听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从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中可以找出继续交流的、读者关注的话题。要学会随机应变,不管事先采访提纲准备得多么充分,真正采访时,我们总会发现有很多内容出乎预料。这时候,就需要随机应变,抓住对方回答中的新线索、新疑问,继续提问。 No.4 动手动脑 采访时,记者不仅大脑要飞速转动,手也要不停地记录。 不要过分依赖录音笔,不要让录音笔影响你的现场反应能力。重视大脑和手,也不能忽略了眼睛。采访时,眼神的接触与交流十分重要。采访者应当愉悦地注视着受访者,而不是目光闪烁,更不能一直埋头记录。要看着对方,让被采访者知道你对他的回答很感兴趣。看着对方,还会让被采访者感到你很专注于这次采访。再就是用微笑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个简单的、没有压力的笑容,将有利于采访顺利进行。 No.5 现场交流 采访文化名人,首先要与这些熟悉的陌生人交朋友。众所周知,文化名人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接受采访并不容易。那么,记者凭借什么在短时间内打动受访的文化名人呢?我认为,主要凭借记者过硬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所储备的丰厚的文艺知识。文化名人是某一文化领域出类拔萃的专家,如果通过简短的对话,他们发现采访的记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文艺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不愿意接受采访。 一次,辽宁日报探讨京剧创新的话题,我从一位戏曲节目编导那里获得了梅葆玖先生的电话号码。电话拨通后,我自报家门并说明采访缘由,梅葆玖先生当时对是否接受采访未置可否,而是在电话里与我就京剧现状聊了起来。由于我常年关注京剧发展,平时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因此,在交谈中,梅葆玖先生很快发现记者并非外行,于是,欣然接受了采访。那次采访,我采取聊天的方式,了解到许多梅葆玖先生的艺术观点。后来,我采访著名词作家庄奴先生、林煌坤先生时,也同样是由于熟悉他们的作品,从而使他们打开了话匣子。实践证明,愉快的交流既能激发记者的采访灵感,也能使受访者迸发出思想的光芒。 除了在聊天式的轻松语境中采访,还要注意不要让你的问题落入俗套。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曾对我说:“我最不愿意听到记者们问我当年是如何跳孔雀舞成名的,因为我已经讲过太多遍了。这样的问题没有新意,我一直回答同样的问题感觉很无聊!”我第一次采访杨丽萍时,问她的问题是最近在哪里采风?她的回答是在云南看农民跳舞。于是,我们的谈话就从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谈起。当时杨丽萍在云南乡间搜集舞蹈素材,正是为了创作后来轰动国内外的原生态民族舞蹈《云南映像》。因此,我成为全国第一位报道杨丽萍创作《云南映像》的记者。 许多文化名人的文化之旅、艺术人生中的诸多细节均被读者所关注,记者可以选取的素材很多,但在一篇报道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认为,选取角度至关重要。而无论选取了哪一个角度,彰显文化人物所具有的文化品格是一篇文化人物专访中应当承载的内容。写文化人物专访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把文章打造成一篇情景交融、文采斐然的美文。 新闻采访http://www.xwpx.com/article/wri/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