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编辑心中一定要有作者”2019年11月 作者:吴 旭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上海六点文化》创始人倪为国,从业30余年,策划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国外经典译著不下数百种。然而,当有记者采访时,他侃侃而谈的都是曾经交往的作者和译者。他说,自己最大的幸运是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倪 ... 关键字:新闻编辑
内容:
《上海六点文化》创始人倪为国,从业30余年,策划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国外经典译著不下数百种。然而,当有记者采访时,他侃侃而谈的都是曾经交往的作者和译者。他说,自己最大的幸运是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倪为国坦言:对一个编辑来说,最重要的是作者,“好编辑心中一定要有作者”。 编辑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为他人做嫁衣的无私奉献者。他们字斟句酌、勤勉敬业、默默无闻,以甘为人梯的职业操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尊重和敬仰。 “编辑心中一定要有作者”,道出了作者、编辑和媒体三者之间“一家人”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出版社,没有作者源源不断的供稿,编辑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媒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推出打动人、温暖人的优秀作品。 作家老舍曾形象地称编辑为“元帅”,称自己顶多是个“先锋”,只要元帅有令,自己就会拍马提枪,冲锋陷阵。许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比喻当作一种幽默。其实老舍先生准确地道出了编辑和作者的真实关系。碰上好“元帅”,是“先锋”的幸运,能打大仗、打胜仗。比如秦兆阳,他主持《人民文学》编辑部的时候,推出了王蒙、李国文、刘绍棠等一批轰动一时的青年才俊。这些人后来都担当起文坛主将的角色。 然而,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有些报纸、杂志的编辑,或多或少出现了浮躁心态、攀比心理,在关心基层作者和发现新作、培养新人方面做得不太多、不太好。有的编辑盲目崇拜大作家、大诗人的作品,有的编辑过度依赖知名媒体人、知名时评人的文章,对基层普通作者的来稿却不闻不问,甚至采取“拉黑”的极端做法。 编辑的态度决定了媒体的温度。编辑虽然对作品能否发表有决定权,但也应该有接纳的胸怀,不可拒人千里之外。就基层作者投稿而言,用不用是编辑的事,投不投是作者的事。说到底,一些编辑“拉黑”作者,是一种短视行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不是抄袭,“拉黑”是没有什么道理的。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有大有小,文章质量有高有低,只要是诚心诚意地投稿,随意“拉黑”不但伤了作者的心,也会自断其路,久而久之,最终导致办报办刊的路子越走越窄。 写和编是一种缘分,就像一对搭档。编辑只有尊重作者、善待作者,重情谊、重培养,以博大的胸怀温暖作者的心,才能慧眼识珠、点石成金、妙笔生花。 编辑的胸怀也彰显了媒体的情怀。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党报编辑,不但经常推出基层作者的新闻稿件、文学作品、评论文章,而且还开辟了《读者来信》《草野·宇下》等“专供”基层作者表达诉求、发表观点的专版、专栏,深受欢迎和好评,彰显了党报编辑的气度与胸怀。 一片冰心在玉壶。编辑对基层作者的热情和热心、关注和关心、培养和培育,既是编辑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也是社会对编辑职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和要求。如此,方能与作者一道,推出一篇篇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的打动人心的精品力作,推出一部部讴歌时代、追求思想光芒和泥土芳香的传世之作。这是编辑的人生价值所在,也是编辑魅力、编辑力量的具体体现。 新闻编辑 http://www.xwpx.com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