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有章可循 法无定规2019年10月 作者:周晓方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具体到某件作品、某篇文章还是有创作规律可循。艺术辩证法就揭示了艺术创造的基本法则,将之引入新闻采写,一些现象和难题便非常容易理解和得以解决。
记得在20 ... 关键字:新闻采写
内容:
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具体到某件作品、某篇文章还是有创作规律可循。艺术辩证法就揭示了艺术创造的基本法则,将之引入新闻采写,一些现象和难题便非常容易理解和得以解决。 记得在2012年的时候,扬州日报记者胡俭采写的消息《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稿件题材之意义重大自不需说,行文也别开生面: 昨天中午,扬州宝亿制鞋厂,60多名云南曲靖市的务工人员前来报到。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一位戴眼镜、挎皮包的中年男子,从人群中挤上主席台,向乡亲们挥手致意:“我叫陈家顺,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去年曾在宝亿制鞋厂打工一个月……”这一句自我介绍,令宝亿鞋厂的新老员工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去年春天,西南大旱,扬州众多企业向云南曲靖等重旱区发出用工“邀请函”。很快首批80多名曲靖农民来到宝亿鞋厂,陈家顺就是他们的领队,有人称他“工头”,也有人叫他“大哥”,却没人知道他是曲靖市就业局副局长。 原来,曲靖当地百姓很少走出大山,总担心外出受骗受欺负。扬州务工环境究竟咋样?光看招工广告不行。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陈家顺自告奋勇当起“工头”,要实地体验扬州的务工环境。 按常见模式,消息这一体裁对于开头、起承转合、结尾都有严格规范,但“潜伏打工”一稿显然打破了这种常规,在强化作品故事性的同时,获得了出人意料的理想效果。 艺术创作有一定之法: 如国画中的描、皴、擦、点、擢、捽、渲、染、斡、刷等相对固定的用笔诸法, 中国戏曲中的唱、唸、做、打等程度式的手段和方法, 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比喻、起兴、象征、夸张、对比、反衬、烘托、白描等手法。 但是艺术法则不应成为模式,因为艺术是创造出来的,无法重复;艺术不可能进行规模性的批量生产,它永远是个人的创造。艺术的含金量恰在于其独创性。 艺术辩证法则同样适合于新闻采写。 一个新闻初学者通常从模仿起步,参考学习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从中领会一些可以借鉴、移用的采写技法,而到自己写出来的稿子中规中矩之时,也就是新闻业务水平遭遇瓶颈之际。此时,便需要努力进行创新和突破。 当业务水平提高一个新的层级时,新的规范和模式又开始成为某种束缚,继续创新的挑战便再次摆在其面前。有章可循却又法无定规,正是在直面困难、不断突破一层层“天花板”后,记者的新闻业务水平才能持续获得提升。 在记者这个职业渐渐大众化的今天,强调艺术辩证法的“文无定法”,符合时下倡导的“工匠精神”,这也对记者提出了更高、更艰辛的挑战,而真正有新闻情怀的从业者总是勇敢地接受这种挑战的。 新闻采写http://www.xwpx.com/article/wri/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