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这波新闻标题为啥有高度2019年06月 作者:寿川 来源:新闻与写作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近日,我们推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教你如何做好标题》一文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的来电和留言,应读者的要求,今天我们继续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好标题。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是人民日报好新闻评选小组投 ... 内容:
近日,我们推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教你如何做好标题》一文后,编辑部收到不少读者的来电和留言,应读者的要求,今天我们继续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好标题。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是人民日报好新闻评选小组投票评出2017年11—12月好标题作品8件,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2件。8件作品都注重从读者视角切入,易读易记,耐人品味。 我们从新闻业务角度,对这8件好标题作品作出评析,给获奖的编辑记者以鼓励,也希望能激发更多编辑记者作好标题的意识和热情。 重视读者视角 潜心打造精品 ——2017年11—12月《人民日报》 获奖好标题评析 寿 川 “习总书记办的,都是俺们盼的” 这是2017年12月20日头版头条报道的标题,反映了人民日报记者赴沂蒙山革命老区腹地,辗转沂南、蒙阴两县,访民情、听民声。报道选用一位受访村支书的原话作标题,通过朴实的情感流露,真实生动地传递出老区干部群众对习总书记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充满真情实感,有核心意识的高度,又自然贴切。 劳动致富这条路,不怕苦,就怕堵 该文是“补民生短板,咱们加油干”系列报道的首篇,刊发于2017年11月3日17版。文章将采访对象的原话提炼并制成标题,道出了劳动者们坚忍不拔、希望靠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的决心和信心,也揭示出目前有些地方由于社会管理不当,人为阻滞百姓劳动致富的现实,口语化的表达,朴实无华、简洁平实,直戳问题实质,一针见血,很有力度,为相关部门防“堵”疏“堵”提供了启示。 陪娘亲喝一杯城里的咖啡 这是11月17日22社会版“民生观”栏目的文章标题,是从一篇叫做《娘亲进京》的网文而引申的评论。一句看似普通的大白话,却能触及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短短一题,有故事性、有镜头感,传递浓浓温情。“娘亲”“城里”“咖啡”构成的情境画面,有效形成一种对比张力,不仅吸睛,更能第一时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快递信息不能“回收利用” 这是刊发于11月16日新媒体版头条文章的标题,抓住了人们的关注点——现代社会个人信息泄露成为普遍现象,而快递则是一个重要渠道。标题的点睛之笔是“回收利用”四个字,其中隐含着一组对比,即回收利用快递包装应该鼓励,但“回收利用”快递信息要坚决制止。“回收利用”反其意而用之,很巧,也耐人寻味。 “网红”故宫,没有“冷宫” 这是11月27日5版“评论员观察”的文章标题,分析的是故宫以卓越的新媒体表现,成为“文化网红”的现象。标题巧妙地引入了故宫著名文创产品——“冷宫”冰箱贴的意象,来说明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可以助力知识的普及,从而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这一标题有对比,有观点,设喻灵动大气,更有难能可贵的幽默感。 永不僵化的政党永远年轻 这是一个富有思想内涵的标题。文章刊发于12月1日7版“思想纵横”栏目,中国共产党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今天仍洋溢着青春活力,是什么铸就了这样一个青春永驻的政党?标题明确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永不僵化的自我警醒。标题高度凝炼,准确鲜明地反映了共产党人的自省与自信,引人思考,给人启迪。 世界瞩目中国的“全球时刻” 这篇“钟声”文章刊发于12月26日21版“2017年度特别报道”的策划专版,标题中的两个关键词用得好,“世界瞩目”凸显全球对中国的关注,以及中国给世界关系带来的深刻影响;“全球时刻”则充分体现了十九大的世界意义,以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内涵丰富、思想性强。 少挖“地矿” 多挖“脑矿” 这是11月13日经济周刊19版“各抒己见”栏目的文章标题,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要求,就如何实现这一任务目标进行论述。标题对比地矿资源,创造性地提出“脑矿”一词,用“脑矿”比喻知识资源,进而阐明“中国制造”应该转型升级,变耗资源、拼人力拉动GDP为靠人才、靠智力贡献GDP的观点,标题做得活,观点明、比喻精。
中国新闻培训网 www.xwpx.com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