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述评:许林专页 (8)2019年05月 作者:陈凡 来源:老记说事公众号 ID:laojiss2017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
许林,中国后现代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纪实与新闻攝影学专家和摄影师(1945年-)
[next]
(1)
许林,为人低调实在。但他在中国(大陆)新闻摄影界却是一位有份量的资深新闻摄影高级编辑和优秀的 ... 内容:
(7) 许林有一本专著 《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出版于21世纪初,在业界影响很大。其中有一章「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有什么不同」。而「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作为长于践行的老资格新闻摄影从业专家的许林,他总结的「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六点阐论,是真知勺見的实践论。 他首先谈「到现场去」。许林指出:「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面新闻事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形象瞬间。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能在更好),他可以直面现场采访,也可以采访现场目击者。 许林认为:「现场的规定性决定了摄影记者的采访程序与文字记者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摄影记者拍照片是第一程序,他不必先听取被采访单位或被采访人的情况介绍,而应当走出房间,到新闻现场去,在现场观察、选择、拍摄。许多相关的新闻背景和相关情况,可以在拍完照片再进行了解,或者在新闻现场边拍照片,边同有关人员了解、调查事件现场的相关情况。」 在谈到「即时拍摄」时,许林认为:「摄影采访直面被摄对象,即时拍摄现场新闻形象。而文字采访却不一定直面新闻形象,记者可以在没有见到现场的情况下通过目击者和相关人员的回忆记叙和描写。」而有相关「捕捉瞬间形象信息,他同时认为:「摄影采访捕捉的是瞬间形象新闻信息。新闻不能重复,许多事情是稍纵即逝的。摄影记者只能在发生、发展、运动着的客观新闻现实中进行观察和主观判断,不失时机地选择和捕捉瞬间的新闻形象。没有了运动过程中的新闻现场,摄影采访也就停止了。而事件过后,文字记者却可以通过对现场目击者和相关人员关于新闻事件具体状况回忆的采访,用文字来描述已经过去的新闻事件中的某些瞬间细节。」 在关于「随机应变」採拍内容问题上,许林觉得:「根据现场实际事态的发展,随时修改采访计划,及时捕捉与计划中有所不同的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瞬间,而不必拘泥于采访计划。这一点与文字采访也有一定的区别。当然,有些文字采访也是可以随机应变的,但摄影似乎较多一些。在有的情况下,还需要有'旁骛之心'。」而对于「直观报道」,许林指出:「摄影报道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信息与读者对话,直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文字报道却通过描写,用叙述信息的形式与读者对话,向读者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此许林的结论是:「新闻摄影这种现场性、即时性、瞬间性、形象性、直观性的采访报道新闻的特质,是新闻摄影的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了新闻摄影是受客观事实制约的,客观事实制约着进行摄影采访记者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给摄影报道增加了难度。而进行文字采访的记者却不受现场性、即时性、瞬间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的客观制约,写作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但是,有些报道即使文字记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与'一图胜千言'的照片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相比。」(原载2002年5月20日《编采业务》节录于《读图时代的新闻摄影论说》) 请析解另一张他在同年代同地区的新闻图片《个体户忙里偷闲》,拍摄记录写有:「1988年9月15日,武汉街头的个体商户忙里偷闲吃面条。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小商品经营者(个体户)是小本经营,进货出货卖货,一天忙到晚,经常是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工作十分辛苦。」不难看出,许氏的新闻图片的进入要领,是真实影像多层面的社会与人文,国政与施策内含,都在画面的构成元素中鲜明体显,特别是如真的细节元素。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