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述评:许林专页 (6)2019年05月 作者:陈凡 来源:老记说事公众号 ID:laojiss2017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
许林,中国后现代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纪实与新闻攝影学专家和摄影师(1945年-)
[next]
(1)
许林,为人低调实在。但他在中国(大陆)新闻摄影界却是一位有份量的资深新闻摄影高级编辑和优秀的 ... 内容:
(5) 许林,在他长时期新闻摄影的高端国家新闻机构繁重编务工作中,还能出户做新闻摄影记者,在社会一线跟工农商学兵打交道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敏感的经济题材,他在一线採拍了一张题为《金首饰》这样的图片,请参阅他的拍摄札记:「1988抢购风潮:武汉抢购金首饰,1988年9月10日我拍摄了《金首饰》。这个小伙子的递进来的人民币,大约有万元左右(80年代人们收入很低,万元户是天文数字),全部购买金项链。1988年国家决定物价闯关,由计划经济的政府定价向市场经济的市场定价转型。这一年出现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银行挤兑,人民币贬值,全国形成抢购风潮。1988年9月初,武汉市友谊公司青山友谊商店从深圳购进一批24K纯金首饰,每克售价涨到140多元,前来购买的人拥挤不堪。为什么人们从抢购生活必需品,发展到抢购黄金首饰呢?一位购买金首饰的武钢女工程师说:'现在人民币在贬值,而黄金可以保值。'从柴米油盐到冰箱彩电,凡是能保值的,人们都抢购,一直发展到抢购黄金饰品,把抢购风推到了最高潮。据商店经理说,9月9日,由于抢购的人太多太拥挤,把柜台挤倒了。所以在9月10日,商店只得在后院里隔着铁栅栏卖金首饰,应付这种抢手阵势。」 这幅新闻作品:画面构成具有许氏鲜明的中轴均分调性,他用下二八切分,让主角元素(抢购者)具有强烈的迫压感造成强势冲击力,而配角元素(售货者)的破格非常点题,把面构焦点推向高潮,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诞生了。 为此许林阐述说:「摄影不是万能的。新闻摄影有其自身的采访报道规律。不是所有的经济题材都能用摄影去报道的,有些题材用摄影来报道确实勉为其难。在有关观念形态的理念性题材面前,摄影往往显得无能为力,而文字却能够很好地发挥,深刻地剖析。因此,从组织、领导经济摄影报道的一方来说,应当在遵循新闻摄影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个案分析,统筹安排。但是,从摄影记者一方来说,如果不对具体问题做个案调查和分析,认为所有理念性的题材压根儿就不能用摄影去反映,因而远离这方面的经济题材,不去学习和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敢于攻坚、善于攻坚的精神和勇气,就会造成自己设置禁区,进而封闭一些经过努力可以用摄影去反映的新的报道角度。」他认为:「搞好经济摄影报道的对策是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前提。如何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使新闻摄影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呢?笔者以为,我们编采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养,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在深入实践、深入生活中去调查、研究、探索。目前,尤其要具体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遵循新闻摄影规律,扬长避短; 2.总编辑要当好指挥,扬长补短; 3.把镜头对准人,让经济摄影报道中的人物光彩夺目。」 许林强调说:「人是新闻的主体,新闻摄影应当立足于人的表现,表现人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人的奋斗、人的企盼、人的喜怒哀乐。经济摄影报道也应以人为主体,把镜头对准人,在表现人上下苦功夫。」(原载1999年第8期《新闻战线》,1999年9月3日《中国摄影报》全文转载)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