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述评:许林专页 (5)2019年05月 作者:陈凡 来源:老记说事公众号 ID:laojiss2017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
许林,中国后现代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纪实与新闻攝影学专家和摄影师(1945年-)
[next]
(1)
许林,为人低调实在。但他在中国(大陆)新闻摄影界却是一位有份量的资深新闻摄影高级编辑和优秀的 ... 内容:
(4) 许林早在21世纪初就向业界与社会公众发表了《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有什么不同》。按当下的时兴词语「接地气」讲,那是相当地接地气。本文有五个要点: 第一,到现场去; 第二,拍照是第一程序; 第三,即时拍摄; 第四,捕捉瞬间形象信息; 第五,随机应变; 第六,直观报道。 许林一直以来就注重一线摄影记者零跟照相的综合能力,他明确指出:「摄影报道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信息与读者对话,直接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文字报道却通过描写,用叙述信息的形式与读者对话,向读者说明发生了什么事情。」 进而他强调指出:「 新闻摄影这种现场性、即时性、瞬间性、形象性、直观性的采访报道新闻的特质,是新闻摄影的规律。这种规律决定了新闻摄影是受客观事实制约的,客观事实制约着进行摄影采访记者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给摄影报道增加了难度。而进行文字采访的记者却不受现场性、即时性、瞬间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的客观制约,写作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但是,有些报道即使文字记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与'一图胜千言'的照片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相比。 例如《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郑鸣1986年拍摄的《倒闭后的滋味》,如果作者不到现场,就不可能发现原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厂长石永阶在工厂倒闭后,来厂里领救济金证时,被市保险公司暂时搁置起来而抽闷烟的那种特殊滋味的精彩瞬间;如果作者发现了而没有即时把这个瞬间拍摄下来的话,那么这个历史瞬间就将永远地逝去。而这个精彩瞬间是用多少文字也描写不出来的。也正是这个瞬间,使人振聋发聩,产生'国有企业不改革便没有出路'的结论。」(原载2002年5月20日《编采业务》) 许林有一幅新闻作品《北京市民排队抢购猪肉》拍于20世纪80年代未期,那当然是新闻摄影齐备的佳作,问题在于他把握社政市井「真相」敏锐、客观与真实的深度,他在拍摄日札中写到:「1988年5月15日早晨,北京市朝内菜市场大肉组售货员按原价定量供应生肉。市民纷纷涌入菜市场持北京市居民购货证和肉票排队抢购。物价已经成为北京市民普遍关心的话题。当年的5月12日晚间,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四种副食品将调价的决定,之后几天内,市内各菜市场、肉店、副食店又出现了排队抢购的情况。5月15日这一天,朝内菜市场全天按原价供应生肉,更是引得市民排起长队。」 进而他评述说:「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之前,由于超越阶段的左倾思潮影响,农村政策出现严重偏差,天灾人祸频发,人口又多,中国人缺吃少穿,温饱一直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府纠正了超越阶段的错误,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逐渐多了起来,生猪多了起来,各种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加工业发达起来,市场也随之丰富,各种农副产品、鸡鸭鱼肉蛋奶茶菜也多了起来,加上从国外进口农副产品,城乡市场已经很丰富了。人们的吃,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到吃饱吃好吃出花样,过年过节,从在家里吃到聚在一起下馆子,大吃大喝直到吃出浪费,已是屡见不鲜。已有多人呼吁,不要浪费粮食,要量入为出,保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富日子穷过为妥。」实际上,作为新闻摄影记者,这是许林最「真相」的写照,我们讲「根性」对照相摄影而言即是拍到了「接地气」诸多影像元素;讲「心性」是指透过镜头的综合叙述的能力。许林,作为位高级别政宣机构的新闻从业员。能这么早明悟新闻摄影的本性价值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尽管有特定历史与社政环境致命的局限性。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