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辰:不妨多下点“笨”功夫2019年01月 作者:杨玉辰 来源:老记说事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在2019年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推出《新春寄语》专栏。在这个专栏里,我们邀请媒体界的编辑记者评论员与大家一起共话新春的希望、事业的前景和进一步提高新闻业务水平的殷殷期盼。
新春到来之际,我谨 ... 关键字:新闻编辑
内容:
在2019年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推出《新春寄语》专栏。在这个专栏里,我们邀请媒体界的编辑记者评论员与大家一起共话新春的希望、事业的前景和进一步提高新闻业务水平的殷殷期盼。 新春到来之际,我谨向大家致以新春的问候! 在这里,我想说的一个话题是:不妨多下点“笨”功夫。 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记者或通讯员吗?我作为一个年过古稀的老记者,趁春节赠给您一句用我的毕生经验和体会凝成的一句话:不可拒绝下“笨”功夫! “笨”是记者的财富,下“笨”功夫也是成为合格记者的必由之路。 新闻记者本身就是“笨人”的事业,想耍小聪明的人干不了,想少下“笨”功夫而多收获些大成功的人,最后只能适得其反,以失败告终。 在我的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却靠着“笨鸟先飞”,最终成为名记者和大报总编;一个从写日记开始写作生涯的人,就因为一天不拉地写了三十年日记,结果成了中国新闻奖获得者;一个利用暑假四处调查、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写作的中学生,13岁就写出了长篇小说,后来成为一个刊物的主编……奇怪吗?不奇怪。是扎扎实实的“笨”的生活和写作实践,成就了他们! 与水兵战士聊天儿。那还是我在军报《新闻与成才》当主编时,一次到青岛参加一个新闻学术年会,有机会与驻地几个海军战士聊起天来,没想到我对他们的兴趣和他们对我的兴趣一样浓厚。就在彼此毫无拘束的说笑中,我记下他们许多小故事,当然,他们的摄影干事也记录下了我。 “笨”的本质是勤奋。“天道酬勤”是真理,用在新闻写作上尤其是如此。“脚板子底下出新闻”是一种“腿勤”;“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一种“眼勤”;“文章不厌百回改”是一种“手勤”;“有钱难买见人问”是一种“嘴勤”;“文不感人誓不休”是一种“脑勤”。由此可见,“笨功夫”即“勤功夫”,从自认“笨”开始,从点滴的“勤”入手,如此坚持,久久为功,你的“笨”就会通过“勤”最终转化为聪明和智慧。这就是常说的“大智若愚”“大愚若智”罢。 “笨功夫”说说容易,践行却难,坚持下去更难。然而,正因其难,才更需要排除其难,迎难而上,并把“笨功夫”做到极致。 相信吧,“笨功夫”的尽头,是硕果累累,是出乎意料的成功。如果在下足“笨功夫”的基础上,再使点“巧劲”下点“巧功夫”,那就更上层楼,如虎添翼了喽! 作者简介 杨玉辰,1944年生,大学毕业后入伍,在基层当新闻干事18年,在解放军报当记者、在《军事记者》当编辑和主编18年,2005年退休后做新闻函授工作12年。退休前为大校军衔,主任编辑。 先后有3000余篇新闻和文学作品见诸报刊,先后出版诗集《战士的爱》、杂文集《杨玉辰杂文选》、《文苑淡墨——杨玉辰诗文选集》、《石翼书屋杂笔》、《新闻写作学步》等23册,荣立三等功3次。 新闻写作 http://www.xwpx.com/article/wri/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