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们该怎样做数据新闻2018年09月 作者:王 琼 陈静惟 来源:传媒评论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数据新闻的进程被认为与数据时代的到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数据时代,如何传播和解读数据成为政府、企业和媒体的重要命题。
进入数据时代,技术引发了传媒业的变革,数据新闻是这一变革中的新兴 ... 关键字:数据新闻
内容:
数据新闻的进程被认为与数据时代的到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数据时代,如何传播和解读数据成为政府、企业和媒体的重要命题。 进入数据时代,技术引发了传媒业的变革,数据新闻是这一变革中的新兴领域。互联网的发明人Tim Berners Lee曾提出“新闻的未来就是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因“数据”而具有跨语言、跨区域和跨文化的传播特点,使得其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并在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了特殊的价值。 近年来,全球各地的媒体都竞相在数据新闻领域展开实践,进行创新。 全球数据新闻实践 1.海外数据新闻实践 英美媒体涉足数据新闻领域的时间较早,媒体和报道的数量较多。把握全球数据新闻发展趋势,英美的数据新闻发展趋势可作为重点线索来分析。 英国《卫报》是数据新闻领域的佼佼者,其数据新闻的选题广泛,数据新闻作品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 《卫报》于2010年10月23日刊登了一则伊拉克战争日志,采用维基解密的数据,将伊拉克战争中的所有伤亡人员的情况标注在地图上,包含了伤亡人数、时间、造成伤亡的具体原因等,点击地图上的红点即可进行查看(见图1)。这一作品至今仍为数据新闻领域的经典作品。 图1:《卫报》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 大约自2010年开始,全球数据新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媒体“武器库”中的常备装置,数据新闻亦成为“常态。”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于2013年推出过一个大型的数据新闻作品,即《被遗忘的老兵》(The Lobotomy Files),该作品在美国获得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该作品从档案馆、多家医院等收集资料和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将作品呈现为三个部分,向读者揭示了老兵的生活状态以及被遗忘的现状,揭露了美国社会遗忘老兵的现实问题。《华尔街日报》在数据新闻领域经过多年的深耕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获得2014年度“数据新闻奖”的作品《Dollarsfor Doctors——How Industry Money ReachesPhysicians》(《给医生的美元——医药公司的钱如何流向医师》)为例,由专注于数据新闻和调查报道的ProPublica制作。 该数据新闻作品涉及海量数据,数据包含了350万个记录、73个案例、17个大型医药公司等,通过数据分析曝光了美国医药行业吃回扣的现象,揭露了医师和医药公司之间的金钱交易。 美国Five Thirty Eight制作的《什么左右着选举》获得了2016年数据新闻奖的最佳数据应用奖。在《什么左右着选举》中,立足于已经发生的大选,对数据进行重新计算和解读,充分发挥了数据新闻的独特优势,向读者展示左右选举的因素,使读者获得了关于选举的新知。 除了英美在数据领域的丰富实践,全球其他区域或国家的媒体也在积极尝试数据新闻这一报道形式。学者Juliette Charbonneaux指出,基于开放数据、可视化等的发展,数据新闻在德国和希腊的媒体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显性的现象。 印度的数据编辑Sanjit Oberai认为,印度的数据新闻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在印度,鲜有网站能生产数据新闻作品,而在数据新闻领域,印度的媒体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达到数据新闻的国际水准。 Pratiwi Utami则将数据新闻视为提高印度尼西亚媒体内容质量的路径,认为在印度尼西亚独特的背景下,高质量的数据新闻有助于改善其在线媒体“时效性强却浅薄”的文化。 2.中国数据新闻实践 “数据新闻”对中国来说算是舶来品,随着这一概念的普及,中国各媒体纷纷涉足数据新闻领域(见图2:中国数据新闻媒体发展时间轴)。虽然只有不到十年的发展历程,但是不少媒体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图2:中国数据新闻媒体发展时间轴 根据已有的实证和文献研究,我们将中国数据新闻实践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媒体,即门户网站的率先涉足,传统媒体的后续加入,自媒体和独立研究团队的参与。 以是否为数据新闻设立专栏或专门频道为标准,这波中国数据新闻浪潮发端于2011年,以搜狐新闻于2011年5月设立《数字之道》专栏为标志。 到2012年6月,中国的四大门户网站,即搜狐、网易、腾讯和新浪,均启动数据新闻的内容布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加入数据新闻领域亦是中国数据新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2012年,财新传媒成立了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其代表作《青岛中石化管道爆炸事故》获得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2014年度卓越新闻奖”;《星空彩绘诺贝尔》入围英国“数据之美”大奖(Information Is Beautiful Awards)。 此外,财新于今年5月31日获得了全球数据新闻奖的最佳团队奖。2013年,、人民网先后组建数据新闻团队。 除此之外,自媒体和独立研究团队对中国数据新闻发展的参与也值得关注。 例如《南风窗》于2013年10月以内部孵化的形式推出的“图政工作室”,以微信号“一图观政”进行时政类的数据新闻发布。武汉大学镝次元数据新闻研究中心也是有稳定数据新闻生产、发布的独立研究团队。 进入2018年,中国数据新闻的发展进入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阶段。 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由虚拟机构变为有明确组织结构的“财新数据新闻中心”,并在2018年全球数据新闻奖中斩获最佳大型数据新闻团队奖。浙报传媒集团内部设立了三档不同定位、差异化运营的数据新闻栏目。澎湃新闻客户端“湃客”上线了专门的数据新闻板块。 全球数据新闻发展趋势 数据新闻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不同类型的媒体中达成的共识是“数据新闻是媒介创新的排头兵”,其能够生产具有传播力和创新性的高质量新闻作品,为媒体赢得较高的专业声誉、影响力和权威性。在这一共识下,全球数据新闻的发展趋势则成为受人关注的议题。 1.定制数据集 德国Hans-Bredow媒体研究中心的Wiebke Loosen等人,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13-2015年全球数据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发现数据新闻仍然耗费大量的人力、报纸仍然是数据新闻的主力、数据新闻以政治新闻为主、依赖于官方数据和可视化方式仍较为初级等结论。⑦ 该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数据新闻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但其研究对象仅局限于获奖作品,不能代表日常数据新闻生产和实践的全貌。 正如该学者的研究指出的,数据新闻过于依赖于官方数据。在数据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中,68.4%的数据来源于官方,而这一点并不符合业界所推崇的“开放数据”精神。 实际上,数据开放运动虽然正在全球开展,但数据既然是开放的,对任何可获得开放数据的人来说数据都是一样的,记者能通过渠道获得该数据,没有任何差异性。 而不同性质的、不同导向的媒体需要的是差异性的、有特点和个性化的数据,由此生产出具有特色的数据新闻作品。要实现这一诉求的途径之一便是定制数据集。因而,定制数据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例如《金融时报》推出的关于中国熊猫外交的可视化故事(见图3)。该可视化作品视角新颖,从熊猫数量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贸易关系,其方法就在于《金融时报》合并了多个已有的数据集,生成了个性化的数据集。这一作品合并了贸易和熊猫的数据集,生产出定制化的数据新闻作品。 图3: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拥有最多的熊猫 定制数据集另外一个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数据新闻作品的时效性。 最典型的例子是获得2016年年度最佳突发新闻数据使用奖的作品,它及时报道了2015年5月发生在美国费城一辆列车脱轨造成的重大事故。之所以能迅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在事发一年前已经开始仔细调查和收集美国铁轨列车的相关数据,这一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事先收集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并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分析。 2.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和呈现 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和呈现是全球数据新闻发展的又一趋势。大河原克行认为“未来非结构化数据将大幅度增长,而数据时代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巧妙地收集非结构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指的是能够以word和excel等呈现的数据,而非结构化数据指的是没有固定结构的数据,各种文档、音视频和图片等都属于非结构化数据。 2017年数据新闻奖的年度可视化奖颁给了华尔街日报的作品《汉密尔顿》(见图4)。该作品对复杂的音频数据进行识别和可视化,将每个词汇间的押韵模式、加上颜色上的跳跃和对比,不同歌词的韵律和音乐剧《汉密尔顿》中的角色特点相对应,由此实现了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