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数据讲出生动深邃的故事2018年09月 作者: 来源:传媒评论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数据新闻是互联网阅读环境下一种新型的新闻报道方式,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为用户提供相对轻松、高效的阅读。2018年4月起,浙江新闻客户端开设栏目“阅数据”,尝试用数字解读 ... 内容:
数据新闻是互联网阅读环境下一种新型的新闻报道方式,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为用户提供相对轻松、高效的阅读。2018年4月起,浙江新闻客户端开设栏目“阅数据”,尝试用数字解读,用图形说话。 数据新闻的重点,是对数据的处理。那么,只要有数据就可以进行可视化呈现,做成一篇新闻了吗? 不是的。《信息之美》的作者大卫·麦克坎德莱斯说:“数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并不是因为数据的量大,而是我们拥有了工具和能力去分析数据,找出模式并揭示趋势。” 数据,无须量多只需契合 以《67年高温档案:浙江夏天越来越热了吗》为例,编辑在整理浙江高温数据的过程中,多次与省气候中心的专家沟通,首先提炼出一个主题:近十年浙江的夏天越来越热。有了主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就有了思路: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夏季高温日数增多,这两组数据成为证明浙江夏天越来越热的依据。 “人靠衣装”,数据也需要合适的形式呈现。编辑对数据整理后发现,1951年至2017年历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不大,大部分维持在26℃—27℃之间,简单的折线图或柱形图无法呈现一个直观的对比。 于是,编辑加入一项新的数据——1981年至2010年的夏季平均气温,将历年的平均气温与这个标准进行对比,并采用蓝色和橙色两个冷暖色来说明气温低于标准或高于标准。图形制成后,效果一目了然,2000年以后橙色年份多于蓝色,说明气温确实在变热。 数据不等于数字,它可以是时间、地理坐标,或者相互之间的关系。稿件中,编辑结合图表内容,对数据进行了多样化的描述性统计。 比如,地图呈现浙江11市极端最高气温时,截至2017年,全省极端气温最高纪录并非是平均气温最高的丽水,而在绍兴新昌。另外,在2013年,全省因为副热带高压气流把持“热到飞起”,甚至相对凉快的舟山定海也在当年出现了42.3℃的高温。 相比气象专家的专业解说,编辑的“看图说话”更接近用户,既包含了有效信息,也增强了稿件的可读性。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专家提供的过于专业、晦涩的内容,编辑要翻译成日常语言,毕竟数据新闻的重点是新闻,而不是相关专业的数据分析报告。 可视化,让数据化繁为简 转化为简单、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这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以《动数据丨从开放大省到开放强省 一字之遥浙江这么跨》为例,产品从策划到发布用时将近一个月。浙江对外开放40年,是一个重大主题报道,涉及的内容较多,时间的跨度也很长。项目组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决定采用数据新闻的形式,多角度呈现浙江对外开放40年的变化发展。 首先,编辑通过浙江省商务厅、互联网公开报道等渠道,搜寻到了海量的相关数据。在对数据进行精心的分析后,新闻报道的角度渐渐变得清晰:进出口更具活力、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平台更有吸引力、业态更新等。尽管由于统计方法和口径的变化,一部分数据的年代跨度并没有40年那么长久,但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从各个角度展现浙江作为开放大省的风采。 其次,关于产品设计,项目组设定了一个目标:既要有动态呈现,形成视觉上的美感;也要有内容交互,让用户有浸入感。 比如,1978年以来,浙江进出口总值不断增加,40年的数据如何在一个手机屏幕里有效呈现,这是设计的一个难点。最终,设计选择动态的环形柱状图,两种颜色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数据自1978年开始逐年呈现,用户通过柱子长度和颜色的两项对比,就可以轻松获得产品要传播的信息。 1978年以来浙江进出口总值 除了总量上有一个直观的体现,项目组还考虑细分世界各地来呈现,这之中加入了交互技术。在一张世界地图上,用户左右滑动选择年份,代表进出口的两种颜色的线条延伸到六大洲,线条的粗细代表数值大小,地图下面配套的柱形图是浙江对9个主要国家的进出口数据,同样在一个手机屏幕里,用户一目了然地从时间和空间上获取到了足够的信息量。 而在其他图表设计中,这个产品也在观赏性上做了努力。设计师精选配色,分组柱状图、点状图等多种图表呈现形式,清晰明朗地呈现出这些年来浙江从开放大省到开放强省不断奋进的全过程。 浙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情况 技术,让冰冷的数字在页面上活起来 大数据时代,准确、有效的数据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资源,但这不等于数据的堆积,对数据进行更准确的分析、更清晰的呈现、更有态度的解读才是关键。以《世界环境日丨小红车相伴十年 看你为减排做了多大贡献》为例,基于杭州公共自行车大数据中心提供的齐全的数据,项目组决定通过数据来解读杭州小红车十年的发展。 策划之初,项目组确定“展现情怀,让用户看得懂数字背后的意义”这一方向,用图形而不是图表展现信息,用数据而不是文字讲述故事,让枯燥、冰冷的数字在页面上活跃起来。这款产品的页面设计结合了插画师、平面设计师和动效设计师,以黑色星空为背景,契合“十年”给人的时空感,搭配红色和白色,突出小红车的主题。 为了弱化数据新闻给人的距离感,形成故事性,在产品的开头,插画师绘制了一个人骑着小红车的画面,小红车会跟随用户的滑动行为沿着蜿蜒的小路由远至近,同时道路两旁渐渐浮现文字,带领用户感受小红车在这十年给予杭州市民的陪伴和改变。 穿过十年,用户来到了小红车最初开始的地方。以整个杭州地图为背景,编辑通过对主城区10年租借点位重新进行数据的分类、筛选、梳理后,按年份排列了每一年小红车租借点的地理信息。开发人员运用Geocoding将地理位置转化为经纬度,再转化为JSON数据,运用D3把JSON数据进行可视化,标记为地图上确切的点,最后按照年份生成一张GIF动图。最终,用户在一张图中就可看到主城区小红车租借点的10年变迁。 杭州主城区小红车租借点的10年变迁 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更强调动态,因此这个产品每个数据的呈现都尽可能运用动态的效果。同时,为了给用户更流畅、更简单的阅读体验,页面设计也做到了多维度呈现,通过数据对比让用户明白数字背后的意义。比如“25.68亿公里”这个概念,就和地球赤道、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对比,让用户的感受更加直观。 在产品的最后,是用和小红车相关的关键词汇聚的词云。编辑从浙江日报和钱江晚报的稿库里进行关键词交叉筛选,得到近年来关于小红车的相关报道,然后再对这些报道进行筛选。开发人员运用R语言,对14420字的文本分析后得出词频,过滤无效词后,汇聚成小红车造型的词云。 小红车造型的词云 数据新闻是新闻创新的一种形式,最终目的是要讲好一个新闻故事,即便只是一张图表,它承载的内容或许胜过一篇文字。 制作一个数据新闻产品,涉及到的策划、采访、编辑、设计、开发等相关工作者都以不同的视角参与到新闻故事的讲述中。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的抓取、筛选、分析或许更加高效,视觉的设计、开发也会更加丰富,不变的是所有一切都为内容服务。 中国新闻培训网 http://www.xwpx.com/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