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洲媒体邂逅中国科技2018年09月 作者:吴潇怡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这技术,酷!”
站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媒体公共工作区门口的储物柜前,一位非洲记者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通过“人脸识别”完成物品存放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不需要登记租用 ... 关键字:北京峰会
内容:
“这技术,酷!” 站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闻中心媒体公共工作区门口的储物柜前,一位非洲记者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通过“人脸识别”完成物品存放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不需要登记租用、领取钥匙,甚至不需要保存密码纸作为储物凭证,仅仅凭借简单的一次“刷脸”,就可以存取物品——服务于媒体工作区的峰会志愿者、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伍皓向记者介绍说,“人脸识别”储物柜吸引了不少非洲媒体的关注,记者们觉得很方便,口口相传,互相推荐,纷纷前来试用。 像“人脸识别”储物柜这样的创新科技在峰会新闻中心处处可见:通过AR智能抠像技术“去”长城、天坛、颐和园“与北京合影”,通过智能机器人获知峰会背景介绍和周边交通状况,通过网站的360度全景体验“出入”各种会场,为采访做准备……而最让记者们感到贴心的还要数“神奇的媒体包”——记者们拿到手的中国原创媒体包,不同于以往国际会议的双肩包“标配”,采用了非洲风格设计结合高强度板材内芯和防滑胶条底边,不仅可以手提还可以坐,外出时往地上一放,就成了一把六边形的凳子,是全球首创。媒体包里的记事本背壳内嵌了一块带有多种充电插口的隐藏式充电宝,可以支持安卓、苹果等各种系统的手机充电。负责发放媒体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峰会正式开幕前,这款创新科技媒体包已经累计发放了2280个,它们将成为中外媒体在峰会中采访的得力助手,并随着非洲记者的行李箱,把媒体包中蕴含的中国科技和中国智慧捎回非洲大陆。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