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策”得巧方能“走”得好2018年08月 作者:刘华东 来源:中国报业 责任编辑:前进者
简介:
基层是鲜活新闻的沃土。走基层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要扎扎实实沉下身子,带着感情去走,才能抓到“活鱼”,同时要在走中转作风,改文风。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通过策划,使“走基层”更扎实、更接地 ... 关键字:新闻编辑
内容:
基层是鲜活新闻的沃土。走基层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要扎扎实实沉下身子,带着感情去走,才能抓到“活鱼”,同时要在走中转作风,改文风。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通过策划,使“走基层”更扎实、更接地气、更有成效。同题采访、服务中心、时令新闻等,比拼的是新闻编辑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 带着感情走—— 同题报道选准人物 记者“新春走基层”是一个常规动作,从实践中看,各媒体推出了一批新鲜、有温度的作品,盐阜大众报通过策划,将寻常新闻做出特色,使同题作文各具风采;通过整合,使零散的文章形成合力;通过设计,使版面形成视觉冲击力。 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阜宁、射阳发生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灾害过去半年多,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新家园从废墟上拔地而起。在灾后第一个春节来临之际,盐阜大众报策划了“灾区展新颜 幸福过新年”,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除夕上午,当普通百姓归心似箭回家过年时,记者逆向而动,奔赴灾区采访。这是一次典型的同题采访,明确了“灾区展新颜 幸福过新年”的主题,采访对象的选择、角度的选取、新闻点的把握等由记者自主决定,所有文章均要求以现场新闻的形式呈现。 《新房挂上党旗不忘恩》《这一年我们一直感受着党和政府的温暖》两篇现场新闻采自射阳经济开发区陈洋居委会,前文的采访对象是房屋倒塌的姚德银家。春节前,姚德银只掏了7000元就搬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后文写的是房屋倒塌、遭受重伤的70多岁的吕春秀夫妇。“过去这一年,我们虽然经历了风灾,却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老两口住院治疗,近20万元费用全部由政府托底救助;花费不到1万元,住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房。 《五保老人的除夕团圆饭》等6篇现场新闻采自阜宁灾区,80岁的五保老人周其付,今年1月3日喜迁新居,楼上楼下共70多平方米。节前,省长、市委书记先后来到老人新居嘘寒问暖。《忙碌的“中国好人”》等4篇新闻从不同角度写出灾区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建设者为灾民早日住上新房的努力,居民以对联形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组“新春走基层”现场新闻,每一篇除了人物选择有讲究、文章有细节有故事、切口小巧视角独特外,最重要的是记者饱含感情去采访。在灾区,记者听到最多的话是“感谢党和政府”,看到最多的是类似于“重建新家园,感恩共产党”的对联,深受感染。在报道中,记者情不自禁地把社会各界的关爱之情、灾民感恩之情、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融入笔端,化入文字。 带着思考走—— 见势而动服务中心 2016年年初,在盐城市级层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未破题之时,盐阜大众报见势而动,主动作为,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盐城实践”系列报道,反映盐城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探索实践和成功做法。 策划之初,报社组织记者学习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求记者带着思考“走基层”,在访谈中了解改革的重点、难点在哪里,示范意义是什么,在此基础上遴选报道对象,通过进企业、进公司、进车间,报道企业真实的生存现状,突出企业抢占先机、争取主动、提升效益、赢得发展的努力,在写作上要求文风质朴,叙事实在,让读者看得懂、记得牢。 一是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上做文章。如《伯乐达:战略重组“破局”转型迎春天》《高和集团锁定高端产品实现快速转型——跳出“低迷圈”挺进“新能源”》《鱼跃医用仪器挂大靠强快速转型——将品质做到极致》等。 二是在产品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如《捷士通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竞争力——高科技产品强劲驱动“双主业”》《国投奥新新能源汽车公司坚持市场导向和创新取向——双轮驱动,在“智造”之路上加速迅跑》等。 三是在降成本去库存上动脑筋。如《松鑫家电建物流园开体验店——创新业态 提优服务》《荣鑫伟业完善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条——“链式发展”,释放提质增效新动能》《几百粒食品公司线上线下融合促发展——做足电商 开拓市场新空间》等。以《日升纺织引进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升级产品锁定高端客户》一文为例,打破常规,以记者所见所闻、工人感受为辅线,以管理者访谈为主线,有现场、有细节、有情感,把公司面临的困难、改革举措、努力方向,以清新的文字记载下来。 带着学习走—— 吟唱“四季歌”采鲜活新闻 盐城是农业大市,“三农”是报纸报道的重点,如何唱好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歌”?报社策划的系列“走基层”活动,要求记者到农村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写驻村日记、春耕纪事,报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实践、新经验、新成绩。 2016年春,报纸推出“转作风 改文风——记者走基层·春耕纪事”一组15篇报道,既有土地流转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成功经验,又有种植结构调整,生产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的故事,还有农技服务、新技术推广运用等内容。 《万家村里忙大棚》《调出“鹤乡”金品牌》《靠天吃饭变为“自助点餐”》等,讲的是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精准扶贫的故事。《旱粮田改种有机稻》虽然只写了一个点,但对调整种植结构、提升效益具有导向意义。 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是农业提质增益的重要支撑。记者在《傍上物联网 务农高大上》一文中写道:3月2日一大早,亭湖区老闵家庭农场负责人严晓琴就来到大棚里,盯着物联网监控器显示屏看。“棚内湿度有点偏低,不利于草莓生长,要喷点水了。”严晓琴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打开思源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点击了一下,只见大棚里的滴灌头开始喷起水来。“种了几年草莓,很多习惯都被物联网给改变了。”严晓琴告诉记者,以往种植主要靠经验,草莓虽然长势不错,但总感觉没达到最佳效果,“有时苗长得不好,有时果子畸形率控制不下来,心里很着急。”去年11月份,严晓琴根据农业技术员的建议,在大棚里安装物联网设备,智能监控草莓在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调节水、肥使用量。“4个月下来,草莓的品质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效益明显提高了。” 到农村采访,要带着学习目的走基层,学习什么?学农民群众的语言,学农民群众吃苦耐劳的品格,学农民群众顺应市场、勇于创新的精神。没有拿过镰刀、锄头,就不能体验农民劳动的甘苦;没有踏进田间地头,就拉不近与群众的距离;没有深入的情感交流,就听不到掏心窝的话;身不沾灰、腿不沾泥,就写不出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 带着艰辛走—— 用镜头讲述精彩故事 近年来,集团旗下的《盐城晚报》《东方生活报》注重新闻摄影策划,推出一批社会反响较好的摄影专题报道。常规策划“赏花地图”“记者带你赏花”,要求摄影记者踏遍市区各大公园、绿地、景观道路,在园林专家指导下,拍摄上百种花卉,在版面上呈现姹紫嫣红的“百花园”,花卉名称、花期、赏花地点等一一标注,方便市民观赏。 摄影策划“最美盐城”系列报道,不仅展示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百姓家园美丽宜居、市民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美好画面,而且锤炼了记者脚踏实地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的能力。“最美盐城”摄影系列报道,拍摄面广量大,新闻摄影记者的辛勤付出得到读者的好评和市领导的肯定。 摄影策划“老行当”,选择一些经过岁月打磨、流传已久而又行将消失的老行当,直面传统手艺面临失传的困境,以摄影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温馨的记忆,该策划要求摄影记者,既要拿起相机拍照片,又要执笔写故事,图文并重。 2015年8月份起,《东方生活报》推出新闻摄影策划“早安盐城”,采访对象有孤灯下的高架建设者、早班车公交司机、通宵值守的白衣天使、送奶女工、蔬菜批发市场经营户等。参与报道的两位年轻记者完成每一个选题都要通宵达旦地工作,培养了记者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将“走转改”真正落到实处。 新闻写作http://www.xwpx.com/article/wri/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