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新闻消息写作技巧2018年08月 作者: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 部队新闻写作技巧
部队也要写稿?你知道部队训练新闻稿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部队训练新闻稿的写作技巧,仅供参考。
部队新闻稿怎么写【1】
1.立意深广、气势恢宏?
写军事 ... 关键字:新闻写作技巧
内容:
部队也要写稿?你知道部队训练新闻稿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部队训练新闻稿的写作技巧,仅供参考。 部队新闻稿怎么写【1】 1.立意深广、气势恢宏? 写军事训练消息,立意要高远深广,注意从战略战术的高度揭示某项或某类军事训练的意义,扣紧质量建设这一核心,抓住训练出战斗力这一中心环节,展示我军英姿雄威,树立我军威武雄壮的形象;善于从不平凡特别是平凡的各种军事训练现实生活及材料中识别、发现、捕捉、提炼然后表现那些具有全局意义的思想、观念、理论、做法,选择于训练全局有利的主题来加以表现。 这样的军事训练消息方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传播价值,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军事训练消息采写,事情无巨细,题材无大小,但主题有轻重,气势有微宏。 例如,获1992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一等奖的《“洋经理”感佩:军队是人生的学校》的题材并不重大,其选材甚至只能算作军事训练范围内的一碟“小菜”,但它却以其深广的立意和恢宏的气势技压群芳,在众多题材不可不谓军事训练重头戏的消息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它通过一件平凡但新鲜的事情,使“军队是人生的学校”的思想光点跃然纸上,启迪军人们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爱军习武的价值。 要写出气势恢宏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军事训练消息,于作者而言,关键是要加强宏观意识的培养。 培养宏观意识,有赖于作者多方面的努力,最基本的要在熟悉上下“两头”上下功夫。 首先要吃透中央军委有关军事训练的方针、原则、指导思想、训练大纲,以及军区军兵种有关军事训练的具体要求;其次要经常深入训练第一线,体验、调查、了解、分析当前军事训练实况,对部队训练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宏观意识的培养,还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专门训练。 最简便易行但又耗费精力却又实在管用的办法就是老实虚心地学习。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江永红、李启科等当代军事新闻采写的成功者们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且写出了较为成功的训练报道。 江永红说,要写出有点质量的新闻,有赖于记者的长期调查研究和学习积累。 这里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他的《“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红军指挥”越练越过硬》,就是花了一年多时间潜心研究军事报道的结果。 2.以新选材、同中求异 军事训练几乎年年“老一套”,尤其是同一军兵种的训练,内容、方法、步骤都具有较强的“统一性”。 面对这“老一套”、“统一性”,怎么报道呢?从共性出发抓个性,以新选材、同中选异、异中求新,尽可能选取新近发生的、以前没有公开报道过的、新鲜的材料,从相同的军事训练活动中寻找到不同的有特点的新颖的消息题材,并着意运用新活的消息写作方式表现出来,使军事训练消息在报纸上活起来、立起来。 同一训练科目,各部队为适应实战需要所突出的对其他部队的训练具有启示性、指导性的不同的训练侧重点;为完成同一训练内容,提高同一科目的训练质量,各部队所施展的不同“绝招”;在完成军事训练任务中,单位、个人所创造的不同凡响的业绩和他们为之所作出的不同一般的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举措,等等,都是出新求异的题材范围。 到部队去,到训练场去,到火热的官兵工作生活中去,身入心入,深入沉入,从技术入手,又自技术炼思想,同中之异就不难发现,报道领域也能大大拓展。 人是千姿百态的,广大官兵在训练实践中的表现也是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通过军事训练活动再现官兵多姿多彩的良好练兵风采,展示他们爱军习武、为国为民、勇于拼搏的崇高精神境界。 眼睛不能光盯在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操枪弄炮上,应透过技术看到思想看到精神。 如此,军事训练的报道内容就不仅具有广泛的新闻传播价值,而且题材也相当宽泛,新人新事也会层出不穷。 3.开口新奇、角度小巧? 角度,就是看问题的着眼点。 消息的角度,就是作者考察所报道事物的立足点,是消息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显示新闻底蕴的突破点与侧重点。 它所涉及的,是站在哪个位置,从何处着手去选择题材表现主题的问题。 换句话说,消息的角度,就是从什么方向去寻找、挖掘、表现新闻事实。 选取角度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矛盾特殊性的过程。 所以新闻界有句行话:写作的艺术,就是选取角度的艺术。 这话虽不全面,却也道出了经验。 当然,选择角度并不是说作者可以脱离实际去强扭乱扭角度,甚至虚构。 而是要求作者从实际出发,选择最能反映所要报道事物本质的角度。 新闻的角度,是客观存在,选取时必须实事求是,尊重事实。 作者只能选择角度,不能编造角度。 ?军事训练消息的角度,也就是作者从何处开口,突入新闻事实。 这里的技巧主要就在于开口要新 要奇,以新引人,用奇制胜。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习惯于看新闻事实的正面,看不到它的各个侧面或反面;习惯于从总结工作的角度写稿,不善于反映工作中的新人新事新经验;习惯于介绍做法,不能抓取思想上的矛盾;习惯于从领导机关的角度写作,不善于展示广大官兵的实践活动。 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开口不新不奇。 为此,军事训练消息的作者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根据报道意图和读者需要,注重寻找“新”点,发掘事物中的最新变动;注重寻找“热”点,掌握不同时期官兵感兴趣的地方;注重寻找“难”点,正确报难、报忧,以引人注目;注重寻找“疑”点,回答官兵的疑问;寻找“歧”点,针对重大分歧问题施以正确引导。 选择了好的报道角度以后,还要善于运用角度。 贪大求全,企盼用一条消息把什么内容都报道出来,必然新老掺杂,鱼目混珠,也就没有了什么新巧的角度。 所以,要力求口子窄,开掘深,角度求小求巧。 这是因为消息角度的大小与反映主题的深刻是密切相关的,角度越大,越难反映深刻的主题;角度越小,越便于把一个问题、一件事情说清楚说透彻,便于突出事物的特点。 当然,选其一角,深挖一点,不等于搞片面性和绝对化。 4.事实说话、表现具体?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是事实与“说话”,新闻写作的基本矛盾是事实与“说话”的矛盾,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就是用事实“说话”,而且是迅速地用典型的新闻事实向广大的读者“说话”。 所以,军事训练消息写作,要坚持和善于用事实说话,不宜过多概括总结,事实本身选得典型,如实道来,就可以很好地“说话”。 要着力写好“这一个”,写出其特点来,写出其“独有”和“闪光点”来,具体就是一个科学而巧妙的良法。 斯大林说过,一千万人死亡只是个统计数字,但一个人怎样死却可以写成一出悲剧。 因为,具体,就容易形象;具体,就容易生动。 所以,要尽力克服军事训练消息作品死板呆滞枯噪干巴的毛病,就要精于细节的表现,多用并工于描写和具体叙述,用具体的新闻事实去体现和表现消息的主题。 曾获1992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三等奖的《履带碾过二郎山,铁甲开进泸定城》一稿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最大的写作成功就在于作者通篇都用具体的场景、事情、人物来表现一支部队在特定条件下的开进训练,主题不由作者说出,而是让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去表现去体现去张扬,从而使读者在了解鲜活的新闻信息的同时,愉悦地自然地接受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质量建军是个重大的主题,用“曝光会”的形式揭示这一全军关 注的敏锐问题,也多有报道。 但《唤起上下为战斗力负责的使命感——某师召开训练“伪劣产品”曝光会》之所以荣获1991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一等奖,被军事新闻界称为“训练新闻的佳作”,就在于它用传神、传声的文字写出具体的现场,所报道的事实细腻而深邃,使人如临其会,意会主旨。 消息的标题是一种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标题,亦要注意用具体的事实说话。 军事训练消息的标题应当标出事实,标出特点,标出文采,用实题标出具体事实,用虚题揭示恢宏立意,以有助于军事训练消息表达的生动形象引人入趣。 部队训练新闻稿范文【2】 (一)满广志:让德军师长发出感叹的中国团长 第三十八集团军“平江起义团”团长满广志 勇当陆军信息化转型探路先锋 率部建设我军第一个信息化机步团 牵头编写陆军首部信息化训练规范 本报讯 记者范江怀、特约记者覃照平报道:沙尘骤然扬起,一骑铁甲战车于起伏山丘间纵横驰骋,以雷霆之势直扑对手……在“和平使命-2014”演兵场上,团长满广志率领“平江起义团”参演官兵,以完美表现征服现场观摩的中外军事观察员。 这支昔日长征路上打先锋的红军团队,如今脱胎换骨,成为具有新质战斗力的我军首个信息化机步团。 10月30日,满广志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受到中宣部表彰。 未见其人,先闻其名。 他的沙场传奇在朱日和基地流传甚广。 那年模拟蓝军,满广志指挥“野狼行动”,出奇兵点死穴,六战六捷。 现场观摩的时任德军第十装甲师师长马库斯感叹道:“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 硝烟散尽,满广志走进视线。 一脸黝黑的他,质朴如戈壁滩上的岩石。 可在官兵心中,他却是名副其实的“高大上”-- “高学历”--军事科学院首批国际战略学硕士,不仅《孙子兵法》熟记于心,还潜心研究外军发展动态,翻译10余万字外军资料,牵头编写了我陆军第一部信息化部队训练规范。 官兵皆知他嗜书如命,“部队驻训到哪里,他就把书柜搬到哪里”。 在他眼中,书桌连着战场,硝烟透着书香。 官兵说,“跟着他打仗心里特有底”。 “大心脏”--全程参与我军第一个信息化营团建设试点,作为先行探索者,他有一颗敢担当的心。 导弹夜射、炮兵无阵地射击……新装备训练风险再大,他丝毫不降难度。 他有句口头禅:“你们放手练,出了问题我来扛。”在这颗“大心脏”率领下,该团趟出了一条陆军部队信息化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上层次”--他不知“见好就收”为何物,总是创新再创新,逼着部队战斗力建设“上层次”。 针对未来信息化战场特点,他大胆探索出超低空协同、随遇破击等20多项全新战法。 那次对抗演练,满广志临危受命,一人指挥两个团,与空军和陆航部队密切配合,运用全新战法实施了一场精彩的体系破击战。 现场观摩的全军百余位将军纷纷赞叹:“这个指挥员有真功夫!” 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战--这是满广志的座右铭。 前不久,在全团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大会上,满广志用如火的激情给官兵们朗诵他最喜爱的诗句:我谨向世界提醒一句/从我们这一代起/中国将不再给任何国度的军人/提供创造荣誉建立功勋的机会!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