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澎湃新闻”看网络媒体的新闻叙事2018年08月 作者:任嘉南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
澎湃新闻2015年年终特稿“一路向北”(题图)
近年来,网络媒体逐渐受到关注,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时政类网络媒体成为热议焦点,本文选择了2014年1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共20篇澎湃新闻原创时政报道, ... 关键字:网络媒体
内容:
澎湃新闻2015年年终特稿“一路向北”(题图)
近年来,网络媒体逐渐受到关注,以澎湃新闻为代表的时政类网络媒体成为热议焦点,本文选择了2014年1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共20篇澎湃新闻原创时政报道,从新闻叙事学的视角出发,运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三方面对澎湃新闻原创时政新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网络媒体新闻叙事特点,为其发展提供借鉴。 1、澎湃新闻时政报道的叙事主体研究 故事和叙事人是所有叙事的两个基本要素,而对叙事者的研究是新闻叙事研究中的重点。考虑到一则报道中可能会出现多个叙事者,本文将记者称为“叙事者”,称采访对象为“叙事人物”。 叙事者及其特征 使用第一人称叙事,意味着记者在新闻中担任着见证者、思考观察者与亲历者的角色,使报道更具有权威性、可信度。通过对20篇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澎湃新闻原创时政报道倾向于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者。新闻中经常使用的“告诉澎湃新闻”就是记者担任第一人称叙事者的标准,比如:“多位村民告诉澎湃记者,6月28日下午,民警到迪政当地了解情况……”。 在突发事件中,记者可能并不在现场,他无法亲身参与事件,只能借叙事人物来叙述事情的发生、高潮以及结局。笔者发现,澎湃新闻的时政报道也经常使用第三人称叙事,这使得报道的故事化倾向明显,如打虎记专栏中的《广东“政坛新星”林楚欣陨落:一边立规禁收红包,一边猛收贿》等,选择第三人称叙事,讲述落马高官。 消息来源以及叙事人物 新闻来源是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消息的出处,而叙事人物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可读性、权威型和媒体的公信力。澎湃新闻时政报道充分运用了新媒体整合信息的优势功能,擅长从其他媒体的报道中筛选有用信息,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网络新闻的通病:大量采用“有关人士”、“知情人士”、“业内人士”等匿名或身份模糊的叙事人物作为新闻来源,如“有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称,令狐野一直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当事一方的叙事人物话语权缺失,如《顾雏军坚持翻案,举报佛山中院院长等勾结银行操控6.8亿元》一文,只讲述了顾雏军的相关情况,而作为主要当事人的佛山中院院长却没有发言的机会,新闻的客观性有待考量,这也折射出网络新闻专业主义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叙事人物的叙事在新闻文本中通过新闻引语得以实现。而分析这20篇报道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报道都使用了直接引语。直接引用给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现场感和新鲜感,而广泛使用直接引语,加快了叙事节奏,使报道形式更丰富。 2、澎湃新闻时政报道的叙事视角研究 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视角,即使是同一则新闻事实,采用不同的新闻视角,所呈现出的效果亦是不同的。“叙事视角”是记者为读者提供的观察事物的角度,这种角度包含着记者及其背后的媒体的叙事立场、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 复合视角 如《王勇平归来:任中国铁路文联主席兼秘书长,还几个月就将退休》、《带着博士生种地:中科院博导与农村污染的十年拉锯战》、《福建19年前绑架杀人案背后:曾错失多次纠错机会》等人物通讯和深度报道中多采用复合视角,实现多角度报道。 全知全能视角 如《“大师”王林再调查:持枪案无果常住深圳,被朱明国当众跪拜》一文,记者知晓了全方位的事实并进行客观描述,并没有对事件进行评价。“在他们看来,王林反应极快,……不知不觉中,一些官员被王林变成树立威信的‘托’”。全能视角中的叙事者则如“上帝的眼光”一般,知道所有的事情,对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也能洞若观火,在新闻中有权对事情进行直接干预与评价。 复合视角组合多样 如《天津爆炸企业掌舵者于学伟再起底:饭局名人,纵横危化品江湖》一文中,有全知全能的记者,也有当事人交际圈的限知视角,整篇报道立体深刻,将新闻当事人“于学伟”的形象跃然纸上。 3、澎湃新闻时政报道的叙事结构研究 新闻的叙事结构分为内结构和外结构。内结构系新闻报道内部事件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而外结构就是文本的要素和语言形式,如标题、导语、新闻主体、背景、评价等。 时政报道的外结构 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澎湃新闻时政报道的新闻文本构成要素齐全,基本上每篇报道都包含了标题、导语、事件、后果、背景、评价。在一些报道中记者对新闻叙述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拆分重组,并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使报道更加具有可读性,如《丽江酒托再调查:官方已整改依然猖獗,索酒不成“千元陪睡”》一文中,记者将新闻的背景材料拆分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加以呈现,再杂糅事件材料,最终形成一篇深刻的调查报道。笔者认为用这种方式叙事可以增加此类新闻的可读性。澎湃新闻的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一般都会用小标题将新闻进行分割成不同的情节,将长篇累牍的时政报道转化为短章。 时政报道的内结构:新闻故事化倾向明显 澎湃新闻所进行的多数时政报道,取材关注社会现实,并紧跟热点问题,选取不为受众所知的背景材料和故事素材,使故事化叙事的时政报道引人入胜,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如“打虎记”专栏,契合了澎湃新闻“时政+思想”的定位,不仅紧贴党中央反腐倡廉的政策,对反腐新闻重点关注,而且注重反腐报道的覆盖性和典型性。记者用“解剖麻雀”的方式,还原了每个政治人物、政治事件的细节,并剖析出透彻、深刻的内涵。 将人物、细节、对话、情节与冲突等元素综合并用故事化手法来叙述枯燥无味的时政新闻。简言之就是运用叙述故事的手法来报道时政新闻。如《江西兄弟厅官双双落马:哥哥涉违纪被查,弟弟一年前涉苏荣案》一文中,记者首先报道了政府通告,交代事件的结果,紧接着还原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澎湃新闻作为一种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其采写时政新闻的方法具有典型的新闻叙事特征,通过澎湃新闻报道的叙事研究,笔者发现,网络新闻多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者、匿名性叙事人物,多采用复合的叙事角度且新闻叙事故事化倾向明显。也正因此,网络媒体在时政报道方面较之传统媒体的“硬新闻”,更吸引眼球。 随着九派新闻、并读新闻等传统党媒转型产品的异军突起,快速增长的互联网广告市场推动着网络新闻正在走向成熟,网络新闻应该在叙事中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同时不断创新、使叙事更加成熟,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