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选出合适的图片吗?2018年06月 作者:潘 虹 来源:《老记说事》微信公众号(ID:laojiss2017) 责任编辑:xwywck
简介: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读者审美和阅读习惯的相应变化,出版物的读图时代不可避免地来临。如何根据版面语言选取最合适的图片,如何让图片和文字的配合发挥最佳效应,已经成为每个编辑的必修课。而对于在版 ... 内容: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读者审美和阅读习惯的相应变化,出版物的读图时代不可避免地来临。如何根据版面语言选取最合适的图片,如何让图片和文字的配合发挥最佳效应,已经成为每个编辑的必修课。而对于在版面运作中更多倚重配图而不是纯粹新闻图片的副刊编辑,如何用好“点睛之笔”,让图片和文字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编辑《温州日报·文化周刊》(原名《人文周刊》)的日子里,笔者深切感受到,立足文本,从演绎深化版面主题和内涵的主旨出发,开发利用好图片资源,实现文图良好互动,是打造精品版面、品牌周刊的重要手段。 一、善用主图,彰显版面思想性 副刊和周刊的报道内容多侧重前期策划,先定主题再组织采写,同时确定照片的主基调和大方向。所以,副刊编辑应树立较强的文图配合策划意识。 如果说图片是版面的眼睛,那么,主图应当是最亮的眼眸。围绕版面主题,选好用好主图,对彰显版面的思想性至关重要。可以成为主图的照片,除了要讲究画面富有美感、有视觉冲击力等基本要素,还应该是版面主题最生动最有内涵的具象表达,是版面的“形象代言人”。 如何选择理想的主图?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以小见大,以个体反映群体。如:讲述温州“侨二代”的《中国结》,以一位归国华侨与儿子下象棋的照片为主图,反映温籍华侨注重对子女留住“中国文化之根”的教育。 由点及面,以背景推进主题。如:为教师节推出的专版《一个教育之家的百年传承》,用一张温州大学学子在校史馆参观三位温州著名教育家塑像的照片,并配上说明“温师院(现温大)是浙南地区教师的摇篮,现当代活跃在我市教坛上的中坚力量,多从这里走出”,作为温州教育发展的大背景,让“感念师恩”的主题由教育之家这个典型个体向整个教师群体推进。 化虚为实,以意境生发主题。如:龙湾区举行首届明代文化研讨会,会议现场无法做大图,最后选取了一张龙湾海涂的大幅照片,并配上文字“龙湾,这片依山面海的富饶土地,在明朝时期是温州无可置疑的文化中心”,点明举办这次研讨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就事论事,以形象展现主题。如:关于温州棋城的报道,主图是一张须眉皆白的老者和孩童的老少对弈图,生动展现温州民间棋风之盛。 由远及近,以历史烘托主题。如:讲述温州龙舟文化的版面,以一张1933年端午节温州农村举办龙舟比赛的旧照,唤起人们对旧日赛龙舟盛况的回忆以及对温州悠久龙舟文化的珍惜。 二、巧用制图,强化版面整体感 除了好的单幅主照,制图也可以成为版面的视觉中心。特别是在没有理想的单幅照片可当主图的情况下,巧妙运用制图手法,对照片或组照进行再加工,以及利用制作地图、图表等方式,将实图和虚图有机组合在一起,有助于强化版面整体感,获得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增强服务,以地图或图表为核心串起图片。比如以保护古村落为主题的《隐身山水间 散落知多少》专版,精心制作了一张温州古村落地图,配以宁静悠远的古村落耕牛图,既充分展现了版面的主题——珍惜古村落之美,又有很强的服务性,让对古村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前往寻幽。 突出主题,以版面要素表象为核心串起照片。比如获2010年度全国报纸副刊版面年赛二等奖的《寻找那些跨越时光的绿》专版。在炎炎夏日里制作的这期寻绿版面,以一张绿意盎然的制图作为版面中心,把江心盆景园的罗汉松、泽雅镇坑源村红豆杉群和雁荡真济桂花林等温州最具代表性的古树名木汇于一体,使整个版面散发出浓郁的绿意和独特的人文气息。 营造氛围,将组照合理布局集中展现。如中秋节后反映温州“中秋小摆设”习俗的《四套中秋小摆设 温州制造》,把五张小摆设照片组成大T字形,呈现出一种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精做说明,增加版面细读性 图片说明,作为版面细小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却经常被忽视。 用生动、优美、凝练的文字说出图片看得见的内容和看不见的意蕴,让图片说明为版面增色的同时,也会让说明和图片本身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跃然纸外的洋溢着灵动气息的存在。 那么,图片说明应该写些什么?怎么写?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将感情注入笔端,才能避免出现类似“图为女工在生产”等虽然极其正确,却等同于废话的图片说明。 形象、真实、准确地反映图片本身。怀念温州老一辈摄影家邵度先生100周年诞辰的稿件,配了一张邵度先生的历史老照片,说明是这样的:“1962年,积雪皑皑的瓯江畔,邵度奔走在摄影的路上,用心捕捉那一个个永恒的瞬间。”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 传递画面之外有意义的信息和背景。在鸣鸟鸣唱大赛之后推出的《爱鸟》专版,选用一张群鸟飞翔的照片,说明是:“2010年1月,温州观鸟人蔡喆在龙湾永强再次拍到了卷羽鹈鹕,他在观鸟日记里写道:据近几年观察,每年来温州湾越冬的卷羽鹈鹕数量都稳定在30只左右,这样的种群数量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温州湾是这种全球性易危的大型水鸟最重要的越冬地。”作为珍稀鸟类的最重要越冬地,温州市民树立爱鸟意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通过对画面内涵的表述来提升主题。温州古称“瓯”,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瓯”已经演变为温州文化源流的一个符号。振兴瓯文化,已经成为温州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内容。聚焦瓯文化的专版选用温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品鉴瓯瓷和瓯瓷碎片的照片为主图,说明为:“瓯,哪怕是一个平常的碗、碟、耳杯、唾壶,即使是残片,也很值得细细地品赏。”瓯的价值和瓯文化的内涵,借此得以呈现。 (老记说事微信号:laojiss2017) (作者单位:温州日报)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