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琳先生书法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2017年09月 作者:张美丽 董秀娟 来源:中国新闻培训网 责任编辑:刘佳佩
简介:
罗琳先生书法艺术研讨会
暨中国新闻培圳网书画名家邀请展在京举办
本网讯 为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书法艺术,2017年9月2日,由中国新闻培训网主办,三昧艺术馆承办,“罗琳 ... 内容:
部分嘉宾发言: 胸中有文 落笔不俗 陈特安 一反“文人相轻”的陋俗,我同罗琳老师在京都相遇却是一见如故。这不仅因为我们是同乡校友,更因为我们“文气”相投,志同道合。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当过语文教师、书法教师和新闻出版总署的机关刊物《中国出版》的编审。罗琳生于书香之家,他的父亲罗铭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其代表作《百雀图》闻名于世。他与李可染等,在中国山水画方面开了一代新风,使其走向真情实感,反映现实生活,书写了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正是这个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家庭的文化气息给予罗琳良好的文化血脉基因。 依本人粗浅之见,技法是习书的基础,但仅仅有技法是远远不够的。习书需要经过由技到道的过程,而书法之妙道在于神采。书家艺术作品要有神采、就要有文化内涵,有书家的书外功夫。近几年来,罗兄临池不辍,创作不息,书作陆续展示于国内外大展。继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罗琳书法集》之后,还登上了"中国传世名家专题邮票”的方寸精美殿堂。其作品屡获国际特等奖、金奖等多种奖项。书作入编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选集》, 艺术简历入编“世界艺术家名人录”,还受聘多种文化职衔。今天,中国新闻培训网又在中国艺术的前沿宋庄“三味艺术馆”举办"罗琳先生书法艺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名家邀请展"。显然,罗琳老师是成绩斐然的文化人。他胸中有文,有学养,有审美情趣,有书外之功。他今天展出的近二十幅书作,内容均为他的自作诗词、对联及散文,其文化学养可见一斑。而这些也正是他成为文人书家,书法创作落笔不俗的重要因素。 细观罗兄书作,深知他在笔法、章法、墨法上下了苦功夫。他深知"写字人人皆可为,但重要的是要掌握其法,才可称上书法。"他痴迷于米芾晚年的书作,称其宛如李白的诗那样豪放,势不可挡,令人心动。其行草书或隶书,章法严谨大气,总体布局追求一种"高山瀑布一泻千里"的意境。其势奔放雄秀、苍朴有力,其墨法干湿有致,浓淡相宜。他兼学百家,形成自己"雄秀、洒脱、豪放"的风格。 "书为心画",书法折射着一种民族精神。中国人不仅用诗歌来抒情言志,而且还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操。由于书画同源,均能表达一定的意境,并且书法更为抽象,更能体现作者深层的理念。书法最讲究风骨,要通过柔软的笔锋传达出一种苍劲有力的精神,一种飘逸豪迈的情怀,一种胸怀高雅的志向。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书者,写志也。"君不见,岳飞的四字板书"还我河山!”谭翤同的璧书“去留肝胆两昆仑”。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等等。志士伟人的绝妙手笔,一种豪迈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怀,力透纸背,跃然纸上。 罗兄的书作还有一个特别可贵之处,就是与时代精神和爱国情怀息息相关。他在致我的微信中,曾掷地有声地说:“我的书作是为了展示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以为人民的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抒发浓烈的爱国情怀!” 值此罗琳先生书法艺术研讨会举行之际,心潮涌动,吟下几句:“满纸风云写大千,人生奇朴两相兼。铁画银钩多潇洒,已送心画到笔尖。"略表贺意。谨祝罗兄文心 永存!笔力永健!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