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媒体 >> 新媒体研究 >> 杨谷:报网结合及发展趋势

杨谷:报网结合及发展趋势

2014年01月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培训网(www.xwpx.com)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1月11日,“2013企事业内刊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根据当今的媒体环境,提出了 “论道 坚守 创新” 的主题,意在倡导广大内刊人要耐得住寂寞、坚守新闻底线;同时,又要有创新意识,适应和利用好新媒 ...
内容:

 

光明网总经理杨谷


  我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在网络传播这方面,实际上报纸还在做,也做过内刊、内报。光明网属于《光明日报》大家庭,《光明日报》是党中央第二大党报,不论是从排位和发行量来讲,都是第二名,今年发行量七十多万份,下面还有几份报纸《中华读书报》、《文摘报》,还有几份刊物。这些报纸和刊物的网上传播都是光明网在负责,这里有一份我们现在的发展情况,我们是从2010年开始进入到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行列中,以前只有十几个人在运作,也就三年多到四年的时间,现在做到了全球排名77,这个排名在中国体制内网站中是排名第一,我们每天生产的信息量是9000多条,这些信息有相当多不是网站编辑写的,有网络通讯员,以及一些博客中的帖子,每天平均访问量是1700多万,从现在这个结果来看,是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么今天同大家讲讲我们的经验。

  今天再来讲“报网融合”这个词,已经不是新鲜词,这个词如果放在五年前或三年前,还算是一个新的概念。今天,特别是经历过2013年传统媒体的寒冬之后,大家对于“报网融合”或者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联网融合这个问题,已没有任何异议。如果还有人认为传统媒体不应该向互联网方向发展,不应该与新媒体融合,那么这个人可能是有点OUT了!为什么呢?大家可以看到从大江南北或是全球范围来说,都看到传统媒体的受众面已经开始萎缩,人员、收入都在减少。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人,还是普通受众,其实我们获得的信息量并没有减少,减少的是我们花在载体上的时间,大家是不是有这个感受。传统媒体的受众在减少,新媒体的受众在增加,使用新媒体渠道的人在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化,如何有效的来完成我们的宣传任务呢?

  那么我再来讲一下我们自身的感受。

  我记得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冯骥才写过一部小说《神鞭》,后来拍成电影。它讲的是八国联军打进中国之前,在天津卫有一个武林高手叫傻二,他头上有一条油亮的辫子,就是他的兵器,非常历害,有一个流氓叫玻璃花,经常被他教训。但八国联军来了之后,玻璃花就和八国联军混,用上了手枪,还没等傻二把辫子甩开呢,玻璃花就把他的辫子打断了,辫子没了,不光是失去了兵器,他的精神也失去了寄托。沉寂了几年,后来加入了义和团,没有再留长辫子,但武功还在,用他的话来讲,就是神还在,后来还是把玻璃花打败了,重新恢复了他维护正义的能力。我们讲报网融合的时候,经常会讲这个故事。我们做新闻宣传工作,有些同事可能会陷入一种误区,所有的聪明才智和能力被一些形式限制了。我们回归到本元上,实际上就是要把党组织和单位所宣讲的核心价值把它宣讲出去,影响受众。这个受众也可能就是我们本单位的员工或客户,使得我们的员工齐心协力为企业的发展凝神聚气;使他们对我们的企业产生信心,这是我们宣传工作的根本目的。至于说我们是用报纸、电视、广播、刊物或是其它新形式来承载,完全应该依据形式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而不应该拘泥于外在包装的形式。现在在四川省县一级政府部门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宣传模式,以前每个县都办一份报纸或杂志,前几年,中央进行了这方面的整治,有些根本就没有正规刊号,已经停办;但这些部门进行宣传和信息传递的需求是没有变的,有些就做了一些变化,比如变成了分报变成了记者站。四川在这方面走的更远一些,它把原来县里的报纸和杂志就变成了手机报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创新之处在哪呢?四川的手机报前8帧到10帧左右是全国新闻,后面8帧是省内新闻,再后面4-6帧是市级新闻,最后到县级还有6-8帧的内容。编辑手机报县级新闻的还是原来县级报纸和杂志的人,这些人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载体的变化而减少,反而更重要了。过去的报纸还未必有人看,在过去要把这些报纸发到乡镇一级的地方是很不容易的,四川就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把它们发到手机上,只要有手机,就可以收到手机报。在去年雅安地震时,由于受到地震的影响,很多电视、报纸、杂志、广播都无法及时传递灾情,手机就不一样了,手机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例子就是报纸或刊物向新媒体转型,两者融合非常成功的典型。从光明网来讲,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帮助广大的地市级的媒体来完成报网融合的工作,这个比较适合地市级整体来进行推进,因为需要和当地的运营商协调好关系,否则短信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那么对于一个企业和单位的内刊和内报来讲,如果要往互联网领域转型,有的自己建网站,有的自己做一个客户端,做一个网站投入大概至少几十万;还有人员要熟悉互联网采编业务,而网站建好后,推广也是一个大问题,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好的网站,自己的员工都未必去看,如果真有人看了,还要花很大精力来维护网站上的内容;技术方面还会出现很多问题,不管好或不好,都会有很多问题。做客户端费用大概几万就够了,但推广还是很大的问题,除非给每个人都发一部手机,但这个是无法做到的。我们做了一个云端读报的平台,可以理解为手机应用商店的平台,我们做了一个新闻信息的平台,所有参与者,给一个账户,把自己想发的内容按照我们编辑的格式发上去,有封面、内文、标题等,音频、视频都可以,各媒体只要编辑内容就可以了,至于怎么发到用户那里,就不用操心了,这个工作是我们在做。我们搭一个语音编辑的平台,所有的媒体都可以编辑,现在大概有150家左右媒体,包括报纸和杂志、电视等,各个媒体单位出2个编辑就可以,当然也可以多一点人,把想发的内容发上去,这个和平时报纸、刊物的编辑工作是一样的,与运营商去合作,把客户端预装在手机上,比如中国电信天翼手机预装一部分,当买到手机时这个客户端就已经在里面了,就可以收到我们新闻信息。这里还有一个赢利的问题,信息分为有免费阅读和收费阅读,收费阅读与手机费一同缴纳,通过电信运营商那里进行分帐,这样就解决了赢利模式的问题。这是我们在为地方类媒体设计的向新媒体转型的新闻出版的平台。这是一个考虑周全、效果比较好的模式。云端读报的平台推广一是我们自己在做。去年十八大之后,我们也向中宣部打了一个报告,要求运营商预装我们的云阅读平台,当时装了150多万部手机。二是地方媒体自己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和当地的运营商合作,去推广,或把云阅读平台的二维码放在报纸上,对地方媒体来讲是举手之劳,不增加成本,还可以增加广告收入。比如火锅店,以前不太会在报纸上做广告,成本太高,时效性也差。现在可以放在云阅读客户端上,当然信息要有吸引力,不能是虚假信息。

  刚才我们比较了一下,各种不同的报网融合的方式。小结一下,首先报网融合是大势所趋,具体怎么做?做还是原来这些人做,一个是自己建网站,一个是自己做客户端,还可以用一些新的平台,但自己做网站或客户端都是投入产出比低的方式,比较能借鉴的是四川手机报的模式,分层次加帧,让原来的编辑队伍重新焕发青春、焕发活力。一年下来四川手机报的营业收入大概是2个多亿,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这样编辑队伍的收益也得到很好的保证,也都有积极性来工作。

  在这个云端读报的平台,大量的与运营商收费的工作由我们来完成,而把比较纯粹的编辑工作留给新闻媒体来做,这个平台被列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级的重点项目,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支持,也正是这样,才能支持我们走到今天。随着4G时代的来临,资费会更低,花在同样信息流量上的钱会更少,而且网速会更快,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使我们的新闻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会更容易得到保证,让广大的原来企业部门里的宣传人员可以把精力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软件工程师或网页编码高手,那不是我们所擅长的。如果都这样,那些IT高手都做什么去了?术业有专攻。

  (作者为光明网总经理)

 

 

热点 . . .

关  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新媒体《中国铁建》公众号负责人
关 翔: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新媒体《中国铁建》
单学刚:2014网络舆情发展态势
单学刚:2014网络舆情发展态势
人大代表建议网络实名制 微博实名你愿意吗?
人大代表建议网络实名制 微博实名你愿意吗?
 版面设计网络化内容制作待探索
版面设计网络化内容制作待探索

最新 . . .

· 交互式新媒体的叙事“视点”创新
· 政务新媒体如何减少“微操错误”
· 改!你写的这个标题不行
·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变革
· “五化”战略撬动纵深发展
· 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
· 浅析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
·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基层检察宣传工作
· 如何成为新媒体文案高手?
· 2022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发布
·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辟谣至关重要
· 融媒体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探索

推荐 . . .

杨谷:报网结合及发展趋势
杨谷:报网结合及发展趋势
单学刚:2014网络舆情发展态势
单学刚:2014网络舆情发展态势

相关 . . .

· 网民在“网络暴力”中的从众心理
· 新媒体更个性化和互动性
· 以“抖音”火爆为例谈媒体的碎片化传播
· 网络标题有7个特点,你了解吗?
·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受众分析
· 都靓:做着做着就爱上了直播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媒体人才
· 网上“维权骑士”的尴尬事
· 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
· 2015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分析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