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定位载体上的经济新闻内容分析2012年04月 作者:滕慧 来源:青年记者 责任编辑:z_g_l
简介:——以证券新闻报道为例 我国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股票、基金等各种与经济相关的活动也慢慢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开始提高,经济新闻也渐渐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本文主要将全国 ... 内容:
——以证券新闻报道为例 我国的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股票、基金等各种与经济相关的活动也慢慢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开始提高,经济新闻也渐渐变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本文主要将全国证券类报纸和综合类经济报纸进行分析,研究证券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 证券新闻作为新闻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具有一般新闻的一些共性,如重要性、接近性、新鲜性等新闻价值要素和传播信息、服务、监督、宣传教育等功能,另一方面在表现这些价值要素、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必然反映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和规律,因而又有着与其他新闻品种有所不同的个性。 本文主要选取了2011年1月~12月的《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通过对这两家定位不同的报纸的部分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寻经济新闻报道的内容特点,找出其报道内容方面的差异。 《中国证券报》是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全国性证券专业日报,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报纸,报纸以证券、金融报道为中心,报道国内外经济大势,报道证券市场,关注货币、保险、基金、期货、房地产、外汇、黄金等相邻市场,在更加广阔的财经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中国经营报》是中国最早发行的经济类报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资讯供应商。在内容上侧重于政策法规阐释、热点行业动态和经营战略与战术分析,新闻视角独特,报道深入透彻。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报纸进行选择,对《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都抽取10份样本进行分析。主要对报纸版面、报道主题、报道题材、稿件来源进行分析解读。 分析结果 1.版面设置 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中国证券报》始终关注证券市场,所选中的10个样本的内容全部都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新闻内容,对证券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70%的内容直接涉及到证券市场动态,30%的内容涉及到经济热门话题,对股票市场也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综合类的经济周报,《中国经营报》的关注范围较为广泛,以深度报道为特色,对一些热点的新闻事件做深度剖析,其中也开辟了专门的栏目对当前的股票形势进行分析。 2.稿件来源 稿件来源是判断一份报纸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有效工具,权威的稿件来源可以有效衡量一份报纸的可信度,也是一份报纸地位的有效证明。通过对20个样本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的大部分稿件都为本报记者采写,或者引用新华社等权威机构的稿件进行评论与采写。除此之外,《中国证券报》还开辟了《金牛理财周刊》,通过对期货股票市场的分析,对读者的投资理财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其引用的内容也都出自专家学者,有一定的权威性。 3.报道形式 通过对样本的阅读可以看出,《中国证券报》主要是对当时的股指进行分析,报纸分为股票类新闻、市场投资、公司产业和专门的信息披露,信息丰富。尤其是其信息披露专版,非常适合证券投资者及时搜集信息。通过统计,样本中信息披露的版数从20版到100版不等,都是权威的信息披露,内容吸引受众。 《中国经营报》主要是综合类的经济信息,《中国经营报》在内容构成上主要有评论、财经、产经、商业新知、第一招商等版面,每期版数并不固定,强调实用性和深度。通过采访业界专家,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对于证券类新闻,常常对证监会等专业性机构进行采访。与此同时,采用评论的方式,对当下的证券走势作出分析。 4.报道内容特点 《中国证券报》由于是每天发行的日报,其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性。其目标是要做高水准的财经报纸,以证券、金融报道为中心,报道国内外经济大势、宏观经济政策;报道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等专业领域;关注货币、保险、基金、期货等相邻市场。大都是独家新闻、深度报道和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评论,影响人们对证券市场、金融形势和经济走势的看法,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投资参考,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国经营报》致力于在深度报道和新闻背景上做文章,追求热点、焦点,讲究分析和观点。它以对商业实务和市场动态的把握见长,在报道内容上侧重政策法规阐释、热点行业动态和经营战略与战术分析,从相对微观的新闻视角入手,以小博大,在深刻、全面的同时追求精彩、生动。 5.广告投放 通过对样本的广告进行整合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营报》的广告商较为广泛,与经济相关的行业都是其广告客户。以2011年5月9日为例,其广告有交通银行、厦门建发集团等,其中涉及到股票类的只有一家,占9%。而《中国证券报》的广告客户类型较为集中,都为与股票紧密相关的客户,如中证手机报、各种类型的基金股票和投资类的企业,专业性很强。 分析结论 1.《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作为经济类的报纸,其内容都涉及到了证券类的经济新闻,尤其是当前最新的股票行情、股指期货信息。对于国家新出台的相关经济政策,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分析。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CPI和GDP的增长等。 2.在证券新闻的报道方面,两家报纸都十分注重权威性。两份报纸对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预测性报道,对于服务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帮助百姓把握经济走势,理性地进行投资、理财和消费等发挥着重要的“经济预报”功能。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围绕核心议题进行评价,从而增加报道的分量,也提高了新闻的参考价值。 3. 《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都注重贴近普通消费者。以往我们对于证券新闻的印象往往是文章晦涩、难懂,专业词汇较多,从而使得普通的股民“望而却步”。但是通过对此次样本的阅读发现,证券新闻已经越来越向普通的消费者靠拢。 4. 《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在内容报道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内容的选择上,《中国证券报》的内容分析更为专业,受众群较为狭窄。《中国经营报》则选择受众较为感兴趣的经济话题进行报道,如揭露行业内幕、某只股票的问题等。 可见,两家报纸的定位不同,导致了其在证券新闻的报道形式、报道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媒介表现,也使得两家报纸有着明显的区分性。 启示与思考 1.证券新闻信息要注重及时性、真实性、可靠性。证券新闻与其他新闻不同,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如对上市公司一些重大信息的发布就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招股说明书在发股前2~5日发布,上市公告书在上市前3日发布,公司年度报告在财政年度结束后120天内公告等。可见证券新闻的技术性很高,只有认真地了解了这个领域的知识,深入挖掘,才能进行好的报道。 2.新闻报道要符合报纸的定位。《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都属于全国性的大报,刊登的证券新闻都是从全球视野出发的。其他类经济报纸也应当明确定位,明确受众群,以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参考文献: ①梁惠元:《试析证券新闻的特征》,《新闻业务研究》[J],1998年6月 ②陈朝晖:《经济报道的“经济预报”功能》,《新闻采编》[J],2010年3月 ③吴震华:《证券新闻特性初探》,《中州大学学报》[J],2001年1月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