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秀"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土和草根仍是收视王牌2011年06月 作者:陆飞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中国达人秀》研讨会在京召开
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第二季(2011年上半年)已经进入决赛阶段,在去年成功打造“无臂钢琴师刘伟”等“达人”,成为综艺节目中一匹黑马之后,《中国达人秀》第二季仍 ... 内容:
《中国达人秀》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土化:多少带一点心灵鸡汤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苗棣表示,最近很多人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国外引进模式,二是选秀节目的发展方向。他认为,《中国达人秀》为中国电视树立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标杆。在各大卫视惨烈竞争的现状下,《中国达人秀》不仅仅向国外买了模式,更是将其当成一个特别重要的学习过程,“对买进目标节目的吃透,这个相对其他的买进节目来讲做得比较深。” 《中国达人秀》的版权来自《英国偶像》。但是这个节目在英国火,不代表在中国也能火。苗棣指出,《英国偶像》更多的是表现散布在民间的奇迹,让观众很震撼的视听感觉,但相对来讲表现情感的比较少。而中国达人秀的本土化,在它原来的节目框架下抓到了中国人现在需要的。“中国人现在太功利,我们这个节目多多少少带着一点心灵鸡汤的作用,让普通人有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每个普通人都有光鲜的一面,我觉得适当加入正面情感,比较符合现在中国观众的需求。”所以,在原来节目的基础上,找到可以切入中国实际的点,才能克服水土不服。 ■为社会制造人格增量 知名主持人罗振宇则将“又好玩又有刺激的节目”比喻为另一个电视节目——“吃狗肉的和爱狗人在电视上打架”。他表示,“在中国吃狗肉这类节目可遇不可求,《中国达人秀》成功的要素是引进节目的成功,但不是真人秀规则体系的成功,也不是中国社会心态的成功——纯粹是因为我们从小就爱看新鲜事。”他指出,面对那么丰富的个体和风格,观众都会喜欢看,所以《中国达人秀》的成功本质上是呈现了人格魅力本身,“事实上我们现在很多电视创新,包括一些真人秀的引进为什么不成功,因为往往引进形态只是引进规则体系,而《中国达人秀》恰恰能为这个社会制造一个人格的增量,比如突然出现一个苏珊大妈,突然出现一个老太太,我们在这个形态上面认识一个人,制造全新的人格魅力,这非常重要。” ■多元化社会中的目光聚拢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丹彦则认为,《中国达人秀》体现了我们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主体并存、多元文化诉求。“在改革开放国际视野的通达环境氛围下,我们的选择是多样的,但是电视人在这样的多种选择中,怎样聚拢人们的视角,我觉得《中国达人秀》给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回答,就是说以‘唯才是选’的视角把平凡人的目光聚拢,给了一个释放的空间。”她说,在选择的各种达人中,有绝活,有不同境遇下的人对生活的抗争而磨炼出来的一种才艺技能,有我们民族文化底蕴积累的基础,又有民族文化传承基因的流动,同时还有当代文化的表现形式。“我觉得在这里面,实际上注入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形象,有文化的一种传承的态度,有一种文化追求的力量,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示,在我们这个平台上给予一个释放,可以说从文化的层面上,我觉得《中国达人秀》做到了这一点。”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