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培训网
中国新闻培训网
定制服务项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培训  摄影新闻培训    发言人培训 网络新闻宣传培训 新媒体短视频培训   企业内训    新闻书籍代购    品牌传播策划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新闻发言人 >> 发言人讲坛 >> 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传播特征研究

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传播特征研究

2011年04月  作者:骆燕玲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开心
简介: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 新媒介 传播模式 舆论特征   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群体性 ...
内容:


  关键词:群体性突发事件 新媒介 传播模式 舆论特征

  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不断凸显,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出。目前,新媒介环境与群体性突发事件日益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因为它们都蕴含着大量的传播现象。那么当两者交叉,在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本文以“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为例,分析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传播特征。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与新媒介环境

  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就是指突然发生的,由多人参与,以满足某种需要为目的,使用扩大事态、加剧冲突、滥施暴力等手段,扰乱、破坏或直接威胁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应予立即处置的群体性事件。从理论上来讲群体性突发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主体的群体性;主观方面的目的性;客观方面的危害性;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事件原因的复杂性。

  由于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如上特点,因此它的产生原因和发展态势均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切。2010年7月13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县发生一起大规模流血群体事件。靖西县一些人员组织游行,堵塞国道和县城交通,并向前来化解纠纷的干部和维护秩序的民警投掷石块,一名干部被砸中受伤。该事件发生后,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新媒介是相对于传统媒介的一个概念,其内涵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所有新兴出现的传播方式都属于新媒介的范畴。在现阶段,新媒介主要包括手机媒体、IP电视、BBS(网络论坛)、聊天工具(QQ、MSN等)、博客、播客等。由这些媒介所组成的传播环境即新媒介环境。

  1、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特点

  (1)信息传播迅速

  新媒介环境下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成本经济,传播程序高效,潜在传播主体数量众多且分散在各处。在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通过新媒介发布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这个特点在此次“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7月11日下午,广西信发铝厂对因地质灾害造成破坏的靖西县新甲乡庞凌村凌晚屯矿区运输通道进行改道施工,与群众发生矛盾冲突。事件发生后,靖西县、新甲乡领导立即赶赴现场做化解工作,随后双方人员撤离。当晚,一些人到信发铝厂大门和枯庞抽水房及信发铝厂恒信铝业公司门前聚集,砸坏了部分设备。有关村民则称,他们此举是为了反映村民们的诉求,因为该企业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这一消息一出,立刻有人在够牛网、豆皮网、红豆社区等上发帖,发布相关信息,并引来疯狂回帖。

  7月13日下午,又有一些人员组织上千村民游行,堵塞国道和县城交通,并向前来化解纠纷的工作干部和维护秩序的民警投掷石块,一名干部被砸中受伤。事件发生后,靖西县加强领导力量,组织公安干警到现场抓紧处置。这一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各社区又纷纷发布了此消息。随后,各大门户网站也发布了此新闻,例如人民网7月14日发布《广西省靖西县7月13日发生群体性冲击事件》,广西频道也发布了《广西靖西疏导处置一起因企业修路引起的群体事件》。而通过手机或各种网络聊天工具传播信息的速度更是无法统计,可以推测其速度也是非常惊人。而对于传统纸质媒体,则报道得较少,而且时间也比较晚。例如,《右江日报》于7月18日在头版才发布了《我市迅速妥善处置靖西一起群体性事件》一文。

  可以看出,在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新媒介传播信息的速度超过传统媒介,而在新媒介环境中,草根主体传播的速度又超越了官方传播主体。这种速度,体现在信息的发布上,也体现在信息的扩散上。

  (2)信息传播全面与多元

  群体性突发事件蕴含的信息量极大,传统媒介虽然拥有优秀的记者群,有高质量的信源,但在信源总量和丰富性上远不如新媒介,再加上版面或播出时间的限制,把关制度的限制,大量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是在新媒介环境下进行传播的。新媒介环境下信源分布广泛,以巨大的互联网空间和丰富的传播渠道为平台,他们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更为全面。除了转发传统媒体和官方媒体的信息外,很多信息属于原创。

  在这次“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中,当地百姓通过博客上传的视频、通过博客或论坛发布的消息是人们了解这次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截至7月18日晚10点,新浪、搜狐和网易等网站关于这次事件的博客文章总数超过上千篇。

  而手机、网络聊天工具除了可以发布消息外,更因其超强的互动性成为了各种信息转发的平台,各种新媒介的相互交叉使得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在把关制度比较松散的新媒介环境中,大量信源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存在着各种视角,信息本身以及对信息的解读呈多元状态。在此次“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发生后,铝厂污染等话题在新媒介环境下都有相当的人群予以关注,当他们在传播、分析、讨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又带有自身的意志,于是在新媒介环境中就形成了以各种视角看各种问题的多元化现象。

  2、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传播中的流言

  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根据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的理论,流言的流通量(R)与问题的重要性(i)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的暧昧性(a)之乘积成正比。根据对流言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新媒介环境是滋生流言的土壤,因为:群体性突发事件蕴含的信息量极高,在人们心目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人们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有关信息;传统媒体由于采编能力、报道篇幅和把关制度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全面地发布有关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所有信息,在某种层面上造成了正规传播渠道的缺失;在新媒介环境中,信源很大程度上的匿名性和免责性造成了发布信息的随意,很多信息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表明观点的证据往往具有煽动力却经不起推敲。

  当“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发生,传统媒体还没能全面进入现场报道的时候,关于这次事件的各方面信息通过新媒介广为传播。这些信息具有流言的典型特点:吸引广泛关注、被大量地传播、但信息本身的合理性却少有人去认真分析推敲。当然,这些消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却不一定完全真实与合理。目前,有些相关网页已被关闭,尤其是论坛类的,如网易论坛题为《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大大事件。有图有真相!!!》的页面,和高明论坛转载淘宝社区的网帖《广西发生暴乱啊——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信发铝厂污染》都已被屏蔽,但后者通过百度快照方式依然可以查看。该帖除了记述了7月11日至12日的事件场景,还贴出了五张现场图片。

  网民跟帖评论方面,截至7月20日12时,腾讯网有218条,网易有10条,有些网站则没有开启评论功能。网民留言多是站在村民一方,认为的报道是官方版本,不够客观平衡,没有体现出村民一方的意见。广西当地网民的留言,言辞则更为激烈一些。腾讯网百色市网友“淡忘”留言:“什么破记者,你怎么就不报道信发铝厂派保安去打人,300名保安加10辆铲车去村子打人呢?什么垃圾新闻!”这也引得腾讯网中山市网友“梧桐”的力挺:“我是百色的,最好人民群众能用乱石把那帮混蛋砸死!那帮混蛋真不是人!官商勾结!”这些信息反映出民众的激烈心情,但是,也比较偏激。
 二、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传播模式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当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除了少数人能够亲临现场得到第一手信息外,绝大部分信息是由传统媒介收集、把关并进行传播的,公众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一般都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实现。当拉扎斯菲尔德在1940年《人民的选择》中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后,人们更加重视人际传播的功效,提出了两级传播的概念,并由此推广出N级传播的理念。因此,在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时,与传统媒介环境下的传播模式不同,新媒介环境下传播模式更加表明了大众掌握了信息发布的权利和意见领袖的多元。

  1、大众掌握了信息发布的权利

  传统媒介环境中,大众传媒几乎垄断着发布的权利,而在新媒介环境中,由于技术门槛的降低与把关制度的松散,任何人对大众发布信息都具有可行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来临更刺激了人们发布消息的欲望。这次“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发生后,身在当地的群众通过各种新媒介发布了相关信息,众多的博客和论坛中贴出了大量有关的文字说明或照片,这些内容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原创,是传统媒体没有采集或没有公开的信息。

  2、新媒介环境下的意见领袖

  在著名的1940年“伊里调查”中,传播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发现大众传媒并没有能够直接主导、控制大众的意志。在分析其原因时,拉扎斯菲尔德从人际传播角度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认为有一批人左右着人们对事情的看法。根据经典传播学理论,意见领袖的主要特征是经常接触大众媒介、社交范围广、在某种领域有自己深刻的见解等,而在新媒介环境下,引导大众观点的意见领袖的成分更加多元。当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时,新媒介环境是个信息爆炸的场所,几乎任何观点都可以表达,但到最后能够形成合力的往往也只有几种甚至一种声音。
 影响大众判断的新媒介下的意见领袖有着以下特征:

  (1)通过言论影响大众

  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时,在新媒介环境下拥有较高影响力的人有几类,一类是实名在新媒介出现,把自己在现实世界的影响力延伸到了新媒介环境,比如一些社会精英的实名博客;一类是长期通过某些固定新媒介发布信息和观点,赢得相应媒介人群的尊重和注意,比如某些论坛的资深坛友,某些QQ群中的活跃分子;还有一类是有能力,并且愿意在新媒介环境中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理性分析的人,这和前面两类会有交叉。“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发生之后诸多名人博客上发表的呼吁公开事实真相的文章立即获得了大量的点击率,并得到网友的普遍支持。相应的,大众对于消息和观点的需求会出现在各种新媒介中,那些号召力强的人发表的言论和一些理性分析的言论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通过第一手消息影响大众

  新媒介环境下思想的碰撞、观念的交锋非常激烈,其中有很多争论都是由于对事实了解不清而造成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来临时,过多有待证实的信息导致了无数的猜想和推测,当意见不一致时就会有争论。这时能够引导人们的不仅是言论,更重要的是事实。新媒介环境为人们发布第一手信息提供了可能,这次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便是当地的人们通过新媒介发布的信息及时发布相关进展状况的图片和信息。

  (3)通过散播信息影响大众

  新媒介环境的互动性极强,各种渠道都是开放的系统,而以网络聊天工具为代表的媒介本身就是以交流互动作为自身功能的,发布信息非常简便,几乎没有成本可言。正是基于新媒介的这种技术特点,新媒介环境下有一类人非常热衷于转发信息,当这种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带来更多影响。通过散播信息影响大众的行为是新媒介环境下的新现象。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数的信息和观点在新媒介环境中传播,习惯于把自己收到的信息在别的媒介中发布的人会撒播数量很大的信息,例如一个人在某个论坛看到了一个观点,转发到了另外5个论坛,5个QQ群,10个手机上的联系人。那么一条信息的影响面就扩大了20倍。如果此人在一天内用相同的方式转发10条信息,那么虽然没有任何原创,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这个人在一天内已经发布了200条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既有倾向,其转发的信息也是经过其把关筛选的结果,因而所发出的信息会让某个观念愈发强势。这次“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的传播就具有这样的特征。

 三、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传播的舆论特征

  舆论就是指在特定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根据李良荣先生在《新闻学导论》中的观点,主体、客体、本体和载体是舆论的四要素。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新媒介环境中,大量的信息使得舆论的客体层出不穷,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使舆论载体丰富多样,而大量的舆论客体和多样可行的舆论渠道又促生出大量的舆论主体,在这种情况下舆论的本体也会相应膨胀。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新媒介环境中的舆论有其显著特征。

  1、舆论的强度大。正如上面所分析的,在这次“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发生后的新媒介环境中,舆论的客体不断地涌现,各种关注没有停止过。

  2、舆论的载体丰富。各式新媒介的运用使得舆论的信息量大大地增长。

  3、舆论的主体众多。被“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激发了表达观点欲望的人们利用各种新媒介大量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腾讯网桂林市网友“布隆迪”在网上对于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帖:“新闻是帮谁说话的啊,靖西人民要把事件拍下来传到网上,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真相,坚决不允许污染环境。”

  4、舆论缺乏理性。在认识到新媒介环境舆论力量强大的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表面万众一心、声势浩大的舆论信息的形成却缺乏必要的理性支撑。根据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民中18至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5.2%,其次是25至30岁的网民(19.7%)和18岁以下的网民(17.2%),文化程度为本科以下的网民比例为71.5%,不可否认新媒介环境下的大多数人仍然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社会经验,新媒介环境这个信息传播自由平台更是强化了这些特点,很多人对事件采取的仅仅是非黑即白这样简单的态度,并且会用较为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人把这些人称为“网络暴民”。而很多时候舆论恰恰是这些所谓“网络暴民”推动的,理性的声音却常常被湮没在激进的言论中。在这次“7·13广西靖西群体事件”的传播中,一些理性的声音在回帖中被淹没在一片谩骂当中。

  新媒介环境下群体性突发事件自由和随意的传播理念是一把双刃剑,无数的事实表明对其进行引导是有必要的,而如何在引导的同时又不损伤其优秀的特质是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黄玲娟.群体性事件概念之简析[J].公安教育,2007,(3)

  [3]沈正赋.突发事件中报道机制的科学调控[J].传媒观察,2003,(4)

  [4]邹妙玲.网络暴力舆论的现状、特征和成因[J].今传媒,2008,(1)

  [5]吴群虎.网络媒体的舆论管理[J].国际公关,2008,(1)

 

热点 . . .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招生 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通知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北京燃气集团召开“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本网讯:河北省公安厅交管局新闻宣传培训班圆满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盾安集团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日前结束

最新 . . .

· 新闻发言人培训:内容与课程安排
· 新闻发布会能不能走点心?
·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 新闻发言人的表现和言论
· 新闻发言人应具备什么条件
· 新闻发言人需要注意什么
· 新闻发言人培训课程有哪些
· 新闻发言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沟通的艺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关系探秘:合作、冲突与
· 为什么说新闻发言人是危机时刻的舆论引领
· 什么是新闻人制度
· 新闻发言人培训的心得体会

推荐 . . .

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
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新闻研究所所长
王重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法学教授
王重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法学教授
王勇平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讲授舆情应对技巧课
王勇平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讲授舆情应对技巧课

相关 . . .

·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相当于什么级别干
· 危机公关:企业应重视搞好内部员工关系
· 中共第一代女新闻发言人——龚澎
· 傅莹:岁月打磨出来的沟通者
· 王重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天津行政学院
· 政府新闻发言人语言风格解析 以外交部新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回顾
·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发言人
· 政府新闻发言人需要具备什麼样的专业素质
· 论自媒体时代公众舆论表达的特点
  
  
二维码 二维码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10-85894419  
用户举报/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邮箱:postmaster@xwpx.com
北京新民联合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