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傅拥军在2009新文摄影高峰论坛上发言 (2)2010年12月 作者: 来源:权威新闻培训门户-中国新闻培训网 责任编辑:rolling
简介:姚赣南:
非常高兴的请到黄文女士、傅拥军先生这两位老师来给我们做演讲。今天下午我们先这样安排一下,先请每个老师分别讲不到一个小时左右,然后呢,我们进行互动。大家在今天下午听了以后,有什么问题、有什 ... 内容:就是拍的非常扎实;然后管线、影调、层次、色彩控制的都非常好,作为彩色照片来说,我们能够看到摄影师对于现场色彩的控制,主体的色彩就两个,一个红颜色,一个绿颜色,除了这个之外,其它颜色都变灰,都是灰、黑、白,或者是淡的颜色,就使得这个画面看起来干净利落;而且色彩运用节制,而且他运用一个高角度来拍照片,这个让他整个的地平线提高,然后让他能够从前往后,从画面的身边直到远山,整个把这个画面的第三维空间表达出来,我们说摄影是一种平面技术,能够把立体感表现出来实际上是摄影师的功力。那么我们从这画面当中前面的残墙断壁看到这一对夫妇和他们埋锅造饭的情景,看到他们家的这个破烂的厨房当中。评委们舍不得这张照片,它传递出来的尊严感太强了,最后给他换了一类,换到了一般新闻类,获得了荷赛的二等奖。这三副组照都是地震的照片,都很经典、很传统、很优秀。
这是我的一年轻同事新华社的吴晓凌在奥运会期间拍摄的,在奥运会赛场上受伤的运动员,中文的名称叫“血染赛场”,获得的是体育特写类单幅的一等奖,这是我们的第二名一等奖。我说这张照片是细节的胜利,也是技术的胜利。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去年新华通讯社实际上承担了东道主通讯社和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的工作,那就意味着要事无巨细,你必须要拍,所有的比赛都拍下来,她去的这场比赛呢,刚好就是不出奖牌的、例行公事的一个比赛,她的任务就是到那边记录一下比赛,就偏偏就在这场柔道比赛当中,其中一个运动员受重伤,被打伤了,然后血流如注。那虽然是一场完全不出奖牌的比赛,但是她发现了这样一个场景,运动员跪在比赛场的垫子上,血就从头部哗哗的留下来,她迅速调整了她的镜头,注意力就集中到了这一滴血上面。应该说一个摄影师在这么大的体育摄影比赛场里面,能够关注到细节是她观察的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强的本事;因为我们说往往在这种纷扰的、很乱的、很热闹的,大家都在为奖牌、为胜负而追逐的这样一个比赛场景当中,能够看到细节,摄影师心一定是静的,手一定是快的,眼也特别快才行;另外我们说一点呢,这是技术的胜利,因为用的是尼康D3一秒9张,那么它有了这样的一个记录速度的话,才得以把这个血滴下去溅起来像一个皇冠似的形态拍下来,就是用机器把它记录下来,所以当天吴晓凌拍完照片回到编辑部之后,浏览了自己当天的照片,“这是我今天拍的不错的一张照片”,很高兴。因为这跟大的比赛没关系,跟成绩没关系,我们都采访过重要的比赛,我们都知道一般来说,摄影师肯定是冲着奖牌去的,没有奖牌的比赛,他能够盯在哪儿那是敬业他能够看到细节说明他的观察力强,他能够记录下来,说明手上功夫好、器材非常优秀,所以说诸多因素作用在一起造就了这张作品。那么荷赛的那些评委们因为他来自世界各地的那些顶尖的人士,往往具有很强话语权的人,他们一年看到的照片数量很多,非常非常大的数量,专门搞体育摄影图片编辑的一天要看上千张的照片,应该说阅片无数,什么都见过,所以在审阅照片的时候,他们往往期待着一些惊喜。这张照片从某种程度上讲就彻底打破我们约定俗成的对于精彩动作的捕捉,而变成了对于细节,对于故事的这样一种捕捉,这也就使那些图片编辑,那些大赛的评委心理期待得到了满足,所以获得了一个一等奖。 这个是傅拥军的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他的这幅作品非常有意思,就是我认为他在图片拍摄,特别是图片编辑方面,有一个特别大的突破,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师其实是在同一个角度,基本上同一个距离,使用同一只镜头,面对同一个被摄体,然后进行了连篇累牍的长时间的观察和拍摄。《西湖边的一棵树》傅拥军拍这组照片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他一共在这个位置上拍了一千多张照片,如果我没记错他的描述的话,一千多张照片当中就选了十张,然后往荷赛的照片上传,传了九张之后,第十张无论如何传不上去了,结果就传了九张照片参加日常生活类的比赛,最后大概在日常生活类评不上去,但是评委舍不得这些照片,把它转到了自然类,获得了自然类组照的二等奖。这幅照片最有特点的就在于他的编辑手段,给我们的感觉像什么,每个照片都是一个故事,像放电影,这完全是放电影的一个手法。我们大家看的《诺丁山》里面有那么一段,就是小伙子跟女主角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以后,这个女主角就愤然拂袖而去,不理他了,小伙子特失望,因为他很爱这个女孩,但他做了一件错事给这个女孩招来了一堆记者,然后这个女孩就生气了,觉得自己私生活被破坏,是因为这个小伙子背叛了,就离开他了;这小伙子非常沮丧的等了她整整一年,表现在他出了门在街上遛,然后就看见他周围的环境在出现四季的变化,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就在一条街上走,用这种蒙太奇的手段表现等这个女孩子等了整整一年。那傅拥军这是拍了两年,用一种完全电影蒙太奇的手段来进行剪辑。我们一般情况下是新闻摄影是很忌讳重复的,他有很多不变量,在树边的其他景色和四季时间上的变化,那么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照片任何一个单张最多只是一张小品照片;这是最好玩的一张我认为,这是一张小品照片,这是一个旅行者拖着行李箱到湖边去玩,玩累了之后在上火车之前,趴在行李箱上休息一下,然后再拖着箱子再离开,离开杭州。这也是小品照片,这是三个锻炼的人,杭州人,遛鸟的和锻炼的,这是谈恋爱的,这是两对情侣,这都是小品作品;冬天空无一物,然后周而复始,又是春天到来的时候,严格的说其实单幅照片并不足以支撑这么强大的一个主题,那么当你把它变成一个连续的重复的画面,这样的进行一个线性的编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时间的流动性给我们带来一种很强的亲切感,你在看第一张、第二张的时候,你就开始哑然失笑了,你就一下子知道这个摄影师在干什么了,看到的是西湖的四季,看到的是人们的生活,看到这个照片我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摄影师是杭州人,他一定爱杭州、爱西湖、爱这棵树,要不他不会死乞白赖的老盯着这棵树拍来拍去,而且他把他的这种亲切用这样的方式,非常温和又带有一点点幽默的这种方式给表达出来,应该说他拍的很投入,但是同时又用了一个很新的编辑手法,所以让评委眼前一亮,就获得了自然类的一个奖。但是我觉得从客观上讲,这组照片的获奖至少是评委们对他图片编辑的认同,而这种图片编辑手法本身毫无疑问的是受到了电影蒙太奇的影响,实际上等于说摄影记者在开始使用一种电影的手法进行图片编辑,这个是在国际新闻摄影实践当中并不多见的一个例子,当然应该有,但是并不是特别多见,这是这个作品比较好的一个例子。然后这也说明了在行业当中,摄影、固定摄影其实正在受到流动画面报道的一种影响,这是其中的一种影响方式。我们之前还看到过那种连续画面,大家可能都已经忘了,07年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那组照片,在荷赛体育类获得一等奖。9张照片,没有一张我们看着是竞技体育中的好照片,但是居然获得了体育动作类的金奖,当时也是舆论哗然;但是那些照片你要把它连缀起来看,完全就是一个小电视、电视录像,加上现场声,它就是有声幻灯片。那么从这组照片获奖本身我们应该能够看到视频报道对于新闻摄影的影响。 好了,刚才傅拥军是用了这种手法,中国青年报年轻的赵青又用了另外的一个方法。我特别高兴,今年中国的七个摄影师他们每一个使用的摄影手法,进入新闻摄影的路径和他们的表达都是各不相同的。他的这幅照片也是关于奥运会的,是体育特写组照类的一等奖《北京,银幕上的奥运会》。大家可以看到的是整个的这组照片,十一张当中,每一张表达的都和奥运会主题相关,但是全部都是通过电视屏幕来拍摄的,在各种场合拍摄奥运会的这种比赛场景。《安静的可以》这张拍的可能是一个小摊招揽食客,支一个破电视,然后在这喝啤酒的小摊。这十一张照片,那么看这些照片的时候呢,我想到的是什么,就是我们有那么多的记者,成千上万的记者到奥运会的赛场去拍照片,但是没有人真正会意识到其实更多的人是通过电视来看奥运会的;赵青呢,我的判断,我的直觉告诉我他是一位非注册记者,我们知道去年奥运会的时候,有两种记者,一种是注册记者,办了记者证之后可以到赛场去拍照片的,根据他们的记者证给个规定的位置,在赛场拍照片;还有一种记者叫非注册记者,就是这些记者可以到北京办一个非注册记者证,他们的任务就是除了比赛不能拍,其他的想拍什么就拍什么,就是他不能到赛场去,在场馆外头转,就是等于是扫街,做其他的任何跟奥运相关的报道,就是不能拍比赛。这其实是一个非注册记者的一个眼光,一个角度。赵青特有意思,你不是不让我进赛场吗,我还就不进去了,我专门去拍那些屏幕,他到各种各样的场合去拍电视屏幕,而且呢它拍的是风生水起,拍的都是多少和中国有点关系的或者是表现的是一个中国主题;要不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要不在一个纪念品商店里、在北京后海的饭馆里面,那么他每一张照片的拍摄,他都是通过电视屏幕上的奥运会的比赛来间接的表现奥运会。那么这样的一个照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说叫不动声色,可以说他的意思是完全可以有不同解答的,比如我曾经讲过几次课,拿这些照片给学员看,问说你们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有的站起来说我们觉得他是想说,奥运会对我们中国各个阶层的人都很重要,都有影响,看到从上到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关注奥运会,都通过电视来看奥运会;然后还有的说全世界的人其实都是通过银幕来看奥运会的,也确实是这样。因为我们仔细算一算,奥运会现场的票也不过几百万张,而全世界有数以亿记的人来看奥运会,肯定都是通过电视转播来看。所以这是一个最主要的介质,是一种方法;还有人说,我们觉得这小伙子挺坏的,为什么这么说,就觉得他有点阴险,别看里面那么热闹,其实这东西对我来说有距离,我碰不着的,我只能通过一个介质远远的看奥运会。那么从这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就是摄影在对于这种新闻主题的时候,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他将照片解读的权利完全交给了观众,观众二次解读,实际上参与了创作,而且参与跟这个作品的评价。任何一个单张照片就不足以支撑他这个主题,但是当他这些作品全部连缀在一起的时候,形成作者评价,这是最近几年里面世界新闻摄影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在我们看的很多作品当中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过去我们要求摄影记者要把所有的东西通过你的照片尽可能简洁、明了、直接的传递给受众对象,那么他知道我们要说什么,你要清清楚楚的说出来;但是这几年情况恰恰相反,摄影越来越主观,越来越含蓄,越来越不动声色,他会选择一种非常主观的方式,非常冷静的方式,把东西拍下来,然后把解读权交给他的读者。赵青这组又往前迈了一步,但是他好歹还是在纪实,虽然他纪的这个实里面看起来一个真人都没有,但是我们还是能看见他拍的是和奥运会相关的东西,一个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他说我送赛的时候我就肯定我能得奖,但是最后得了这个一等奖也确实是评委们别出心裁的一个选择。因为这组照片严格意义上说不是体育照片,更多的是一组社会观察类的照片。 这个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引起了极大争议的一组照片,这组照片的中文名字叫《复制战争》,拍摄者是广州《新快报》的副总编辑,原来的摄影部主任李洁军。他最初拍这组照片的时候,他是试图去模仿那些在世界新闻摄影史上留下了痕迹的那些摄影作品,比如说这个《国旗插上流亡岛》,大家一看就知道在美国的佛里尼亚州的公墓里有这个雕塑;这是卡帕的《共和国士兵之死》,这是《胜利之吻》,这个我们先不说了,这是沙菲的《保卫长城》,长城保卫战;这是《董存瑞》,这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是《珍珠港战役》。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从模仿世界名作开始的,然后他又生发出来了,因为李洁军自己他是个战争迷,他收藏了很多全世界各地的和战争有关的一些物件,堆了一屋子,他就一直琢磨着我把它拍成照片怎么样,可能会有意思,结果他最后非常大胆的采取了一些手段,他弄了一堆玩偶,全都是娃娃;然后找电影厂的朋友去借了各种各样的设备、器材,然后进行了一番就是道具呀、烟火呀、照明呀,都是极其专业,经过非常专业的设置,然后拍摄照片。最初是模仿世界名作,后来,他想象世界上著名的战争事件当中的场景。这张照片实际上是他想象出来的,诺曼底登陆进行打反击一个过程里的一张照片,这是他想象出来的,应该是这样的。在广东,全都是在广东拍的这些东西。这是死掉的盟军士兵,也是个娃娃,这个是《市场花园行动》,也是英美联军空降兵在二战当中的一个场景,那么在这次空降的行动当中应该是损失惨重,他造了这样的一个一枝枪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