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闻敏感在副刊写作中的作用2009年09月 作者:章宏法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lwz
简介:副刊类稿件的新闻性可以不怎么强,而写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则要强。作者要比采写一般新闻稿更灵敏、更深入、更细致,鼻嗅五味,眼观六路,耳听八音,去芜存精,推陈出新,抓住细节典型,才能写出好作品,引起社会的 ... 内容:副刊类稿件的新闻性可以不怎么强,而写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则要强。作者要比采写一般新闻稿更灵敏、更深入、更细致,鼻嗅五味,眼观六路,耳听八音,去芜存精,推陈出新,抓住细节典型,才能写出好作品,引起社会的广泛共鸣。现就副刊稿件写作的实践,谈谈新闻敏感性在其中的具体表现。
旧风俗中嗅新味 1995年春,天台农村张冬翠、张爱月两姐妹为扑救山林火灾双双牺牲。村头棺木上盖着红被,乡亲们纷纷迎上来,皆说两姐妹的好话。其中一个妇女说她送了一床红绸被。笔者觉得给死者盖红被是当地旧俗有迷信色彩应避开,后一回味却感到这里面有新闻,就特地问她:“红被应该是晚辈女儿给盖的,你怎么也送?”她就说开来了:“爱月待我实在好,经常帮助我,过年时借钱给我,还到我家拜年……现在她走了,平辈不盖红绸被,就算我替我女儿来为她盖吧。”这不正是旧风俗中的新味儿么! 接着采访张冬翠事迹时,笔者就特地打听有否外人给她送红被的,一问果然有,16岁的邻居男孩张贤10年前失足落水曾被张冬翠救起,现在哭着要母亲缝一床红被,拿来给救命恩人盖上。“男儿不盖女儿被,就让他做一回女儿吧。” 采访回来后,笔者就以“盖红被”为线索铺开来写,开头先交待这个民间风俗,然后引出两姐妹的英雄事迹,结尾又以盖红被相呼应:“夕阳西下,天边横出两片火烧云,大红大紫,犹如两床盖遗体的红绸被。两姐妹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自然够不上盖党旗、盖国旗的资格,就让她们再盖上那天边的两床大红被吧。盖了盖了,这两床红被给两姐妹盖棺定论了。”此文标题就叫《两床女儿红被的故事》,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朝花”副刊上。 老照片中看新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天台籍旅美姑娘姚沁被选为美国“国际小姐”,一时间海外许多报刊都发了消息和彩照。可国内对此事没啥反映,家乡人也知之甚少。事隔一年多后,笔者偶遇一位老人,说他女儿从美国寄来的“皇后照”好看,便跟他去看稀奇。原来他女儿就是选美皇后姚沁,手持权杖,头戴皇冠,各种姿态的照片琳琅满目。其中一张少女时代的黑白照,土里土气,背面写着“有志者事竟成”一行字。 原来她从小在家乡天台长大,是靠努力奋斗出去的。笔者感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想那海外发表的消息都没有涉及她少女时代,便抓住不放,从她父亲口中挖出她的人生奋斗经历,分“天台仙子”、“选美皇后”、“投资银行家”三个阶段,以《国际小姐出天台》为题写出了大特写,在杭州、南京、广州等地报刊发稿,外地朋友也纷纷来电打听“国际小姐”。 古老话中听新奇 大凡到基层采访,都会听到一些方言土语古老话,一般记者可以视为噪音而舍弃,但如果仔细捕捉,可从中听出名堂来。那年雪后初晴,大雪尚封山,天台县领导率领民工去始丰溪打坝。有个在墙角晒太阳的老人说:“这天气摘日头讲大话最好。”笔者听到后感到这古老话很新奇,很有味道,大有文章可做。 “摘日头”就是晒太阳,天台人不说晒太阳,却说把日头摘下来烘暖自身,何等气概!“讲大话”就是讲古典,有北方人侃大山之意,当然也有一种气概在里头。天台民间自古“大话”多:天台山四万八千丈,是佛国仙山;日本人来朝拜天台宗,鞠躬又鞠躬;中国道教南宗,天台山又是祖宗;清代天台人陈桂芳百步穿杨,得中头名武状元……今朝县官率人“筑坝造地,以地养坝,综合开放”,翌年冬5000米的大坝就全面竣工,始丰溪水不再东歪西倒,导致械斗的沙渚被彻底推平,省领导称赞这工程是“一举多得”。在冬季,“摘日头讲大话”的天台人就这样很有味道。笔者很快写出稿子,后被编辑改题为《爱讲大话的天台人》发表。 (作者单位:浙江在线天台新闻网) 责任编辑:章宏法 |
热点 . . .
最新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网络举报APP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