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2008年10月 作者:佚名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tvrkthh0147
简介: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中国互联网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人肉搜索”一般指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 ... 内容:
早年的互联网上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如今,随着“人肉搜索”在超过2亿中国互联网网民中飞速发展,这句名言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人肉搜索”一般指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并把这些细节曝光。通过对“香水门”等“人肉搜索”事件的调查,本报记者揭示出一个令人不得不深思的现象:在这个“人肉搜索”监督下,尽管商业上的买家、卖家相隔千山万水,也都必须坚守诚信交易的商业秩序。否则,“人肉搜索”时代的强大压力将让破坏秩序者无处藏身:“人肉搜索”开始维护现实世界的商业规则。 同时,“人肉搜索”将使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更加真实化。“人肉搜索”的出现,使得网络道德“审判”形成一种追究机制,在这种追究机制面前,如何形成秩序,将标志着又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不仅仅在于互联网不断真实化,还在于它对现实世界规则的改变与维护。 一线调查 “香水门”案13小时告破 44万次网民浏览,超过2万个网民回帖,跟帖页面多达105页,多家传统媒体也进行了追踪报道:仅318元和1848元的两笔未付香水货款却因一个网上求助的帖子引发了一场“人肉搜索”总动员,演绎出了天涯“香水门”事件。 商业信用谁来监督?被网民称之为淘宝网上“诈骗”的“香水门”案例,通过“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第一次在公众视野内做出回答。 “人肉搜索”开始维护现实世界的商业规则。 “香水门”启动“人肉搜索” “可能说这话太不厚道,我还是觉得找天涯比找警察管用,至少在这件事上(指‘香水门’事件)。”MSN的另一端,“云海999”(网名,下称“云海”) 坦率地告诉记者。4月30日,记者看到,这场发端于今年3月5日的“香水门”事件的帖子,在天涯社区“八卦江湖”版块里仍然跟帖不绝。 自从淘宝网上香水店店主云海于3月5日晚21时17分,在天涯社区“八卦江湖”版块发布一条求助帖——“我是刚开店的卖家,想请教各位我是不是遇到骗子了”后,“香水门”事件旋即引起众多网友关注。 云海的求助帖称,成都某高校大四学生YY(网名缩写)收了云海发出的香水货物却迟迟不付款。据了解,当时云海也曾向自己所在地的公安、工商等部门报了案,但这些部门无一及时介入调解。但此事却引起了天涯网民们的义愤。那些聚集在天涯网上的网民们迅速启动了“人肉搜索通缉令”,自发地帮助云海追索分别价值318元和1848元的两笔未付香水货款。 云海告诉记者,她于2月27日注册了一家淘宝网店,是个“菜鸟级”的淘宝网卖家,对买卖规则一知半解。开业当晚,网民YY便以318元的价格买下了店内的4件香水。次日,YY再度惠顾云海的网店,买下了1848元的香水。 身在深圳的云海称,当时因YY告诉她货到即能打款到账户上,因此便分别在2月28日和3月3 日,放心地把两批香水分别通过深圳申通快递公司寄送到了YY指定的两个地址“成都某高校”和“新疆石河子市某小区”。然而事后云海发现,两批香水的货款并没有到账。 3月3日,云海从快递公司查询到,寄送至成都的第一批货物已被签收,云海随即通过网络聊天方式联系YY,要求付款。不料,YY一直不对付款之事作出答复,还再次向云海订了价值4000多元的香水,并催云海快些发货。 满腹狐疑的云海,于是拨打YY先后两次留下的电话询问究竟。不料,接电话的人却都表示自己不是购买者。怀疑受骗的云海,遂发帖咨询网友“自己是否被骗”。 帖子挂出后,参与出谋划策的网民众多。网友“猫非猫”提出应该查看YY资料、找淘宝网投诉等解决方案。 云海于是公布了自己和YY的聊天记录,该记录显示,YY确实利用了云海缺乏淘宝交易经验的漏洞。不过,云海也同时表示,只是希望大家帮忙寻求降低损失的办法,如最终仍不能解决,自己权当花钱买教训。 但在“猫非猫”等网友的呼吁下,云海于3月5日23点27分公布了YY留下的两个收货地址及联系电话。 “香水门”的“人肉搜索”引擎从此刻起宣告启动。 “人肉搜索”解决“香水门” 记者采访中,有网友表示,相对以往的“人肉搜索”经历,“香水门”的搜索难度堪称“小case”,因为YY和云海发生交易时留下了详细的联系方式和地址。规劝YY尽快还钱成了网友们的“热门行动”。 身在成都的网友“小狗的情怀”贴出了自己规劝YY不要逃避而应抓紧汇款解决问题的聊天截屏图:“妹妹你别下线,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知道吗?像天涯的那个帖子你也应该看到了吧,我估计像我这样的热心人会很多,而且我也有能力找到你,我就在成都呢。” 尽管YY始终未肯透露自己究竟接到了多少网友的电话和短信,但记者了解到,从3月5日23点27分到3月6日8时33分,9个小时的时间里,网友的跟帖数目已近300条,浏览此帖的人次更达千次以上。曾回避云海的YY已经不堪忍受来自各地的电话骚扰,主动通过淘宝旺旺聊天工具告诉云海说,已收到第一批香水,但由于不断有人拨打她留下的两部电话,并说她是骗子,因此,云海寄往新疆的第二批香水将会被拒收。云海应该尽快删除天涯的帖子,YY才会汇款。 3月6日10点36分,在“猫非猫”、“小狗的情怀”等热心网友的电话“通缉”压力下, YY向云海支付了第一笔货款318元。此时,距离云海在天涯发帖,仅仅过去了13个小时,这段时间虽是现实社会中普通人晚休和上早班的时段,但对于网上的 “人肉搜索”者们而言却正是兴奋行动的时间。 问题如此迅速解决,这多少让云海觉得3月6日7点36分左右拨打深圳市景田区派出所110报警电话的做法显得“多余”了。此案例被称为“人肉搜索”运用商业的第一案例。 “我很感谢他们。是‘猫猫’(网友名,即‘猫非猫’)第一个让我用‘人肉’的,‘自行车’(网友名)找到YY学校的同学,‘乖乖’(网友名)联系了媒体 (指《成都商报》等),他们也打了很多电话。‘猫猫’一直在帮我、教我,她们都是我不认识的人,但她们都是在天涯上的好心人。”云海感到,在整个事件中一直有这么多好心人陪伴着,自己并不孤单无助。 3月9日和10日,《成都商报》连续两天追踪报道“香水门”事件。纸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互动,又给网上的“人肉搜索”话题带来更多关注者和“报料者”,网上跟帖数量随之暴涨。 难以“刹车”的“人肉搜索 ” “香水门”事件并没有就此终结,在云海追回了货款和第二批香水后,一件节外生枝的事情让整个事件偏离了原来发起时的本意,而上升到了“道德审判”的层面。 3月6日13点15分,第二批香水的收货人何某给云海拨来了“威胁电话”。 “那边好像是个老太太,她说要去告我。说她有心脏病、高血压,是吃低保的,说叫我赶紧放过YY,不然把她气出病了要找我赔,还说要找人把我的店搞烂,把我的人搞臭,说我太过分了……还有更难听的,就不写上来了,现在我没病都得气出病来了。”云海忍不住在天涯诉苦。事实上,YY曾在事后提出删除全部帖子的请求,但天涯网站并没有删帖。 何某“以暴易暴”的沟通方式激起了天涯上更多网民的怒火。“人肉搜索”在巨大推动下再次启动。 不断有网友曝出新料,诸如:YY曾为某高校学生干部;与何某同是新疆石河子人;YY的个人工作档案已流向石河子市教育局;有曾与YY发生过交易的网民称,自己之前也险些被骗走价值3000多元的香水。 随后,YY的照片、身份证号、学号、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甚至还有YY的辅导员的手机号码,新疆石河子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办公室电话等陆续被公布出来。 还有一名自称在公安局工作的网友,曝出YY和何某是母女关系。 至记者截稿前,该帖在天涯网上已累计占用105个页面,浏览量接近44万次,网民回复帖超过两万次。 “其实这件事,我并没去做什么,很多事情是他们(指网民)自发地帮我做了。”云海表示,“这件事我并没告诉过身边的朋友,但我的一个同学竟然也看到了帖子。所以当看到同学给我的留言后,我就哭了。” 有网友告诉记者,“人肉搜索”常用的手法包括:利用Google、百度等超强的搜索功能,不断变换输入关键词;从被搜索的目标对象入手,查其本人及朋友的博客、论坛、QQ空间等,寻找线索;不错过一些常用及社区类网站,如易趣、淘宝、天涯、猫扑、百度贴吧、新浪论坛等,搜寻目标对象可能留下的注册痕迹;通过被搜索目标的ID或邮件地址,查其IP号,锁定目标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范围,进而确定其真实身份;使用Google卫星地图等工具,梳理整合庞杂信息,求证各种可能的调查结果。在“香水门”事件中,正是由香水邮寄地址透露出的信息,迅速锁定了YY。 “人肉搜索”如火如荼 “人肉搜索”并不是新名词,其最早发端可追溯到2001年曝微软公司的“陈自瑶事件”。早在2001年,有网民在论坛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是自己的女朋友。结果,明眼人很快即查清此照片属于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且贴出了陈的大部分个人资料。陈自瑶事件也被公认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首次小试牛刀。 不少网友认为,“人肉搜索”是通过集中许多网民的力量去搜索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方式,把从互联网上寻找网页和信息答案变成从网民身上找答案。之所以选用“人肉”二字,主要是用来区别传统的机器搜索。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在绝大多数ID(即网名)都是虚拟身份的互联网上,寻找准确、真实的个人信息,难度一般都很大。 相较于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2006年2月的“虐猫事件”,因为查找的是三位并不知名的“虐猫”视频制作人,因此后者更堪称“人肉搜索”的首次经典案例。 2006年2月,“虐猫事件”发生,有网民在网上贴出极其残忍的虐猫视频,挑战绝大多数网民的道德底线。“通缉”虐猫嫌疑人的“人肉搜索”终于第二次重出江湖。彼时,被激怒了的网民通过人格分析、私人信息比对和发出通缉令等手段,短短六天之内即将发布虐猫视频的三个嫌疑人锁定,在彰显网络搜索巨大能量的同时,也将“人肉搜索”上升到了广为人知的标志性事件,并第一次拉开了虚拟世界极大影响“被通缉者”现实工作、生活秩序的大幕。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从“虐猫事件”开始,“人肉搜索”的题材从最初的戏谑、娱乐内容,迅速转换为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的秩序维护和构建为主。 与“虐猫事件”相比,“铜须门”更进一步。从查找嫌疑人,到曝光其个人隐私,再到网民线下对当事人的“追杀”、“通缉”,直接导致了“铜须”的现实生活困境。 2006年4月,网民“锋刃透骨寒”在猫扑论坛发帖,后被网友转贴至天涯社区,称妻子在玩网游的过程中,与游戏中某工会的会长“铜须”发生网恋并出轨,依据“锋刃透骨寒”提供的聊天记录中的关键词,“燕山大学”、“魔兽世界守望者公会会长”、QQ号码,网民很快就查出铜须的真实身份:真名郑某,秦皇岛燕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即将毕业,家住廊坊,郑某的照片、国外的女友姓名、手机和家里的电话等被一 一曝光。 在网民不断的“正义讨伐”下,郑某不得不登出澄清声明,他在视频里否认了偷情事件:“在这里我告诉大家,这件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不知道是哪位朋友,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来编这个故事诽谤我……还有对于我的朋友吧,有影响。有一个0034的电话号码,是我的朋友UP的,那个照片也是UP的,就是胖胖的,我希望你们也不要再打扰他。我也希望媒体记者朋友也不要往我家里、朋友那里打电话啦,或者有其他想法的人,今天我们家里接了一个电话,是要钱的,是敲诈。” 事后,郑某就消失了,而直到现在,有关“铜须门”真假的谜底依然并不清楚。但2007年底“华南虎事件”的层层推进,则显示了网民们难得的群体理智和相对克制。 2007年10月3日,陕西农民周正龙称在巴山拍到华南虎照片;同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发布会展示华南虎照片。数小时后,质疑“虎照”真伪的帖子即出现在色影无忌论坛,此后网民不断从光线、拍摄角度、现实年画搜索等角度提出质疑。 11月15日,网民“攀枝花xydz”称虎照中的虎和自家所挂年画极其相似;此后几天,全国各地网民不断报告发现“年画虎”,遂引发了虎照真假的网上讨论,认为造假的声音逐渐占据了上风。 在“虎照事件”中,曾在“虐猫事件”发挥重要作用的“西方不败”,通过百度“华南虎吧”仔细分辨了年画照片左下角的商标,并分辨出一个繁体的“龙”字。西方不败遂用“龙年画”、“龙壁画”、“龙墙画”等关键字在网上搜索。 结果,他竟然找到了有同样商标的浙江义乌威斯特彩印包装公司的“鑫龙墙画”。“去义乌!去义乌!”西方不败激动得在“打虎QQ群”和论坛里高呼。 “理论上来看,‘人肉搜索’不应当包含道德审判在内,因为那已经不是‘搜索’,而是‘鉴定’了。”北京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于国富说,“但是实践中,搜索往往和鉴别纠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各方应当坚持基本的行为底线,那就是,不能够通过这种行为模式侵害任何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和强制性的规定,否则,就是违规、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
热点 . . .
最新 . . .
|
![]() |
![]() |
组织机构 | 商务合作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京ICP备0606392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874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