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到来之际,中国新闻培训网、《老记说事》公众号、三昧艺术馆,隆重推出了《国庆抒怀》征稿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受到诸多新闻媒体人的踊跃投稿,引起广大粉丝的关注与支持。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期盼,希望祖国越来越好,并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
中国新闻培训网、《老记说事》公众号、三昧艺术馆,在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到来之际,隆重推出了《国庆抒怀》征稿活动!得到广大粉丝的热烈支持。此次征稿活动现已结束,我们并对文稿进行了评奖,现将评奖结果公布如下:
【阅读全文】
张继民 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率先发现和参与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成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发现者之一
杨玉辰 在基层当新闻干事18年,在解放军报当记者、在《军事记者》当编辑和主编18年,2005年退休后做新闻函授工作12年。退休前为大校军衔,主任编辑
许 林 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视觉中国集团内容运营部高级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原新闻纪实委员会委员、原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理事、学术部副主任
孔晓宁 先后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学士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毕业。1983年进人民日报社,从事采编工作,1999年被评为高级记者、高级编辑。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部主任
温 宪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1974年3月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1978年12月进入人民日报国际部,曾任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1983年赴法国巴黎《记者在欧洲》项目学习。2006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期媒体班学习
高新庆 人民日報社资深高级记者。中共党员,毕业于江西大学新闻系,1965年毕业即分配到人民日報社政文部军事组。8月报到,10月即随高炮部队秘密派往越南前线,随高炮部队行动,当见习记者,经历过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严 冰 198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8月1日进入人民日报社,1990年分配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历任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副主任、高级记者、记者部主任。个人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关注森林奖”等新闻奖项,率领的团队曾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等命名
叶晓楠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部副主任。2002年8月进入人民日报社海外版工作,一直从事政协、统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妇联等领域的报道工作。从业17年来,专注于时政新闻报道,参加了16次全国“两会”的报道,获得过多次全国政协好新闻奖、全国抗击“非典”好新闻奖、首都女记协好新闻奖等
陈汉中 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首届新闻专业,长期供职空军部队,曾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处科长、副处长、处长等职,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中国作协江苏会员,著有散文集《遥远的思念》,报告文学集《世界空战秘闻》,杂文集《中华门遐思》等十余本著作。曾有数十作品在全国、全军和空军获奖。
王业霞 1995年进入内蒙古地区党政机关报,10年后来到北京在社会媒体跑各路新闻,2008年底到电力行业做企业报纸,2018年底又重返党政机关报阵地,不管从事哪个类别新闻,都跋涉在新闻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刘永安 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在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现任海工党委驻安装事业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其中,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在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援藏。平时爱好写作和摄影,在媒体发稿近千篇幅,并获奖百余次
杨金贵 2003年参加工作,自幼喜欢文学,先后在《同煤文艺》、《同煤日报》、《同煤工人报》、同煤网站等刊物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大同数来宝等文艺作品50余篇(首)。散文《那一抹浓浓的乡韵》在《山西日报》发表;
韩寿山 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0年入党,197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政治部工作,转业到地方后在党委宣传部门做党员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2012年退休
李文政 李文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曾任人民日报驻东非、驻英国、驻加拿大首席记者。曾任人民日报外事局长。后担任《全球化》杂志高级执行主编。
刘国昌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正局级)。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
宋丕运 宋丕运 ,退休干部,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辽宁师范大学政治系,曾在部队政治机关和地方市委、市政府机关多年从事宣传工作。
谷亮彬 谷亮彬,高级政工师、注册安全工程师、就职于扎煤公司工会,长期坚持在煤矿一线,从事劳动竞赛、群众安全工作。热爱文学,多篇散文作品在扎赉诺尔矿报上发表。
付天禄 付天禄, 1941年6月生,贵州贵阳市人,汉族。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贵阳市劳动模范,【小学语文教学园丁奖】获得者。贵阳市云岩区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曾担任过中国民主促进会贵州省教委副主任。
常 萌 常萌,生于河南郑州,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赴英国留学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并在英国工作。2017年末回到郑州,在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任职副高级经理。
徐建中 徐建中,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系湖南省常德市人,1932年6月出生,1951年在省立第四中学读高中时,响应党中央“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伟大号召,毅然投笔从戎。
姜忠奇 姜忠奇,199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2019年7月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9年8月入职人民日报社海外版。
顾勇华:农村医疗:满意中还有期盼
前些时,我和家人到祖居地江苏南通乡下小住几日,一天来了位邻居,见面就说是我当年救了她小女儿。我实在想不起来这件事情了。照她的回忆,那是50年前了,她带孩子到上级医院就诊,医院说没有救治希望了,抱回去吧!
张继民:镇西堡村的孩子
1971年2月,我与七八位战友从部队复员到新华社摄影部。新同志到来要培训,内容之一便是在张家骅、冀连波等老摄影家指导下,我们每人持一部旧的徕卡相机学习摄影。近水楼台,部门领导还允诺,如果谁有需要,可以临时借用。
杨玉辰:心在祖国的蓝天上飞翔
我是在抗日战争的炮火和硝烟中出生的。听母亲说,那是在抗战的第7个年头,虽说日本鬼子已成了秋后的蚂蚱,可仍然时不时地有飞机在家乡的上空出没,扰得无辜的乡亲们惊恐不安。
许林:我记录了新中国30周年的文艺复苏
1979年,是我入职人民日报的第14个年头,也是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初年。那一年,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1965年8月,一个美术院校的毕业生,结束了4年的美校学习,走进了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
孔晓宁:极地科考站:共和国的象征
今年8月26日下午3时许(当地时间),我乘坐的挪威极地邮轮“北极星”号,从斯瓦尔巴群岛首府朗伊尔出发,经过三四天航行,终于停靠在群岛北部的新奥尔松码头。“那就是黄河站。
温宪:在国外看升起五星红旗
对于身处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说,一面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既是对祖国乡愁的寄托、牵挂与向往,也是因中国不断发展壮大自豪与骄傲的激情抒怀。在国外工作期间,我曾屡屡经历这样令人泪目的场景。
高新庆:满江红 · 丹霞稠—— 迎国庆70周年
我于1965年10月曾赴抗美援越第一线,在越南凉山与克复之间活动。 正值美帝轰炸北越。我所在的高炮部队奉命保卫交通要道,特别是凉山大铁桥和其他公路、铁路桥。美国飞机天天轰炸
严冰: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个时间节点距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别只有两年和三十年时光了。
叶晓楠:中国,我为您骄傲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就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既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飞速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而感到高兴
陈汉中:鲜血染红的故乡记忆
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光辉史册上,不可或缺地记载着我的故乡一一海门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业绩。还在孩提时代,就听老师讲过三和乡“兄弟村”的来历故事
张引牛:迎国庆,七旬老人的巨幅剪纸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经过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演礼乡坪上村72岁刘美英老人的巧手,总能变化出无数精美的剪纸作品。刘美英作为一名退休职工,用勤奋剪出了幸福的生活。
王业霞:一个老记者眼中的中国幸福
屈指一数,我干记者这行已20多年,倚老卖老说自己是名老记者了。今天不谈新闻行业的新旧更迭、日新月异, 想从一个老记者的亲身经历谈谈中国幸福的变迁和演绎。
刘永安:那抹红,染红了我的中国心
9月7日,周六,虽然还差一天就到白露时节,但深圳的气温仍然达到了35度。上午九点十分,海油工程安装事业部党委组织领导干部和党员来到世界之窗北门广场观看升国旗。听到这个消息后
杨金贵:奋进在前进路上
十月欢腾起金风,神州大地腾巨龙,七十春秋风和雨,国盛民安俱兴隆,万栋高楼平地起,中国制造渐称雄,西气东输显谋略,南水北调惠民生,杂交水稻传捷报,政策补贴再惠农,
韩寿山:《水调歌头·明月驻心间》并序
2019年中秋夜,伫立在北京燕山脚下仰望浩邈太空彩云追月,顿觉天人合一,情动于衷,胸升精神明月,遂赋词一首,以表心志。
刘国昌: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在新中国成立两个半月后,我在北京城的一个小院子里出生了。近70年来,每当有人问起年龄时,我总是自豪地回答:“与新中国同龄!”
陈特安:祖国在我心中
祖国江山多娇。一幅幅画面温暖着我的心窝: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昆仑莽莽五岳巍峨,五湖盛景四海碧波。
王申:故园情至深 故乡月最明
改革开放40多年似潮涌大江,在上海,在宝山,日子如江水滔滔奔腾流淌,有时也流淌在记忆和信件里。
顾玉清: 北京的记忆
北京有天坛的明月,潭柘寺的松,古槐、胡同、城门、四合院,“十里长街卧彩虹“……无法抗拒的京腔京韵与魅力无限的京城风光,令人叫绝称奇、心驰神往。
颜武英:从车子说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不禁说起巨大的变化。这里说一说我家用的车子,它也在不断地变……
赵昕磊:追忆先人事迹 传承红色家风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来到绥芬河市博物馆。这次来到这里,不是简简单单的参观,也不是兴致勃勃的观赏,而是带着一颗崇敬的心……
李文政:大河奔流
游于黄河河套地区,历史与现实,一齐湧上心头,吟诗揮毫,为中秋佳节和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庆。
贾 旭:改革大潮中的抉择
时光如梭,岁月不居。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前夕,转瞬间新中国已走过70年的辉煌历程,在祖国的飞速发展里,我也用青春和汗水……
袁蓉生:出行越来越爽了
因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又是典型的“铁二代”,更因参加工作后在企业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至今,参与见证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
傅广武:十月的歌
十月是一首激昂的歌 伴随着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的炮火 还有汹涌的长江、奔腾的黄河……
宋丕运:我见证
我出生于共和国黎明的曙光,在五星红旗下成长。亲耳听到过,父辈讲述在旧社会的苦难;亲眼看到过,革命前辈身上的刀痕枪伤……
谷亮彬:这是我一生守候的地方
曾几何时,为你高高的井架而迷醉,你比摩天轮多了一些雄伟;曾几何时,为你伟岸的身躯而痴迷,带着满面煤灰而又如此美丽……
付天禄:贵州在奔跑
我的家乡——贵州,70年的奔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常 萌:我爱你中国——人文篇
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浓烈庆祝气氛的感召下,以《我爱你中国》的韵律为基础,我写下了这首歌词……
胡馨允: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名老人带着一名小女孩一边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边拿着拐棍对着大门一阵敲打。那声音就像当年过国庆节时轰轰的鞭炮声……
李涛:我和我的祖国
70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已是古稀之年,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她还是幼年,新中国正在成长……
陶建群:从“铅与火”到“数与网”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祖国日益昌盛,各项事业都取到了辉煌成就。作为在党报工作的一名媒体人,让我感受最深的,媒介技术告别了“铅与火”、跨进“光与电”……
曹从清:家乡的变化,喜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出生在湖北省京山市三阳镇的一个小村庄,名字叫石门口村。8岁转学离开家乡后,家乡的点点滴滴一直都在我脑海中,让我难以忘怀……
徐建中:满怀激情迎国庆
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心潮翻滚,百感交集……
姜忠奇:人民日报社工作初体验
烟霏云敛,虫声切切。看着经手校对的国庆特刊逐一付印,惊觉北京的秋天已倏然而至。我来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也快两个月了……
在2019年新春之际,《老记说事》公众号推出了《新春寄语》专栏。众多新闻前辈、资深媒体人、特邀嘉宾参与了此次活动。大家一起欢度新春、憧憬未来、共话新闻事业。文章刊出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2018年中国新闻培训网举办了多期的新闻课程培训,包括了有新闻写作、新闻摄影、新闻发言人、新媒体等课程的培训,举办了企事业高峰论坛、全国书画大赛以及新闻工作者训练营活动和企事业单位内训
11月23-24日,由中国报业协会指导、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中国新闻培训网承办的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暨中国报业深度融合与媒体发言人高研班在北京陶然大厦举行
在线课堂是我网的教学产品之一,目前设置了《老记说事》微课堂,新闻名家讲座(新闻采写技巧、网络舆情、新闻摄影等),艺术名家讲座(书法、绘画、篆刻等)等系列课程
中国新闻培训网上线10周年研讨会于2016年6月26日在京举行,来自新闻、教育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百余人会聚一堂,就中国新闻培训网上线10周年进行热烈研讨。大家指出,中国新闻培训网已走过10年的历程,如今在业界声名鹊起,被誉为"一所没有围墙的新闻学院"
2017年秋,党的十九大将在北京隆重召开。为了喜迎党的十九大,丰富和提升广大企事业职工书画艺术素养,展示广大企事业职工的精神风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新闻培训网书画艺术研究室拟于2017年3月-10月,在北京举办“2017企事业职工书画大赛”。
中国新闻培训网宋庄培训基地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庄国际艺术区小堡环岛北二街9号,由中国新闻培训网创建。培训基地80人会议室一个、60人会议室一个,适合各企事业单位举办会议、培训、新闻发布、沙龙活动等。也是广大书法家、画家、摄影家举办个展、联展的理想场所”
![]() |
![]() |
合作加盟 | 诚聘 | 版权与免责 | 声明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申请 | 广告 | |
本站内容属原作者所有,其原创文章除本站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复制、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业务服务电话:010-85899333/6333 邮箱:vip@xwpx.com 中国新闻培训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6392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392 法律顾问: 万方亮 律师 | |||